5月7日 人际间冲突
麦耀光

箴言廿五16-22

16你得了蜜,吃够就好,免得过饱就吐出来。

17你的脚要少进邻舍的家,免得他厌烦你,恨恶你

18作假见证陷害邻舍的,就是大锤,是利刀,是快箭

19患难时倚靠奸诈的人,好像牙齿断裂,又如脚脱臼

20对伤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脱他的衣服,又如在碱上倒醋。

21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

22因为你这样做,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耶和华必回报你。

智者在廿五章16至28节继续谈及人际间的冲突,特别是与邻居,甚至与恶人的互动。当人面对一些恶人、恶事时,如何有智慧的回应?我们将会分两天来思考。第1617两节是有关注意使用「适量」原则。虽然第16节是有关食蜂蜜,而第17节是谈及到邻居的家去,两节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两节的下半句,都是以「恐怕」来提醒读者凡事都要有节制。第16节指出蜜是美味的,可是,若吃太多,也会吐出来。故此,食物虽然美味,但也需要知道适可而止。这个原则不单只应用在食蜂蜜上,更可作一般性的应用于暴饮暴食和酗酒方面。饮食不宜过量,免得导致健康问题,同样,与邻居或朋友相处,也要知道不可太过频密,免得他们对你厌烦。吕振中译本用了「腻了」来形容这种厌烦,就如吃腻了一样。与邻舍和朋友的交往,互相拜访是好事,可是,太过频繁就会打扰到他人的生活了,因而令人「厌烦」。智者在第16和第17节用了同一个原文,分别翻译为「饱足」与「厌腻」。在这里,智者提醒读者要避免邻居厌恶你,甚至不再欢迎你的到访。

虽然第1819两节的内容不一样,但结构相似,都以「像」这个字将前后句的意思连在一起。这两节共有五个比喻,分别都是与死亡和痛苦有关的。第18节的锤、刀和箭都是可以致命的武器。大衞在诗五十七篇用了「枪、箭、刀」来描述他被扫罗追杀时的感受,而在这里18节所提到能置邻居于死地的,却是如「锤、刀、箭」的假见证。「不可作假见证」是十诫中的第九诫 (出廿16申五20)。旧约的拿八和新约的司提反都是因人作了假见证,使他们白白被石头打死 (王上廿一11-14徒六10-14)。作假见证是神特别恨恶的一种罪:「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 吐谎言的假见证」(六16、19)。第18节是谈及被人陷害,而第19节却是所托非人,智者是指出不要因误信人而落入痛苦的经历中。在这里,智者用人的口和脚的痛楚带出奸诈之人的面目。第19节指出因牙齿断裂,以致进食时有痛感;又因脚脱臼,走路时不单只不稳、摇摇摆摆,甚至会跌倒。智者在此提醒读者所依赖之人的生命特质,当遇到患难时,他们是带来帮助还是伤害?故此,要谨慎择友!

读者不能预知别人何时会讲假见证而遭到陷害,所以要小心逃避奸诈的人,并可积极地以恩慈对待仇敌。21节的仇敌,也可以翻译为「恨你的人」。读者可以对恨你的人,用一个意想不到的对待方式,就是当对方有物质的需要时,如饥饿或缺水时,就满足他们当下的需要,这就正如22节所说的「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但这句话是甚么意思呢?有学者指出,起初这是一种「悔改仪式」,悔过的人把煤炭放在泥盘里,然后将盘子顶在头上,作为赎罪的苦行。也有学者引用以赛亚先知的体验,火煤与悔过及洁净之间的联系 (赛六1-8)。当仇敌遇难时,用「以善胜恶」的态度来回应他们,就像大衞在山洞里饶恕追杀他的扫罗一样 (撒上廿四18-20)。

反思

今天谈及「适量」观念,这给你有甚么联想或反思?在生活上,你哪方面超出了应使用的量呢?需要如何调整?

保罗在罗马书十二章20节直接引用了箴廿五22,并加上「不要被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你过往有过这样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吗?你有什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