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 务要竭力进入上帝的安息
李文耀

经文:希伯来书四1-11

1所以,既然进入他安息的应许依旧存在,我们就该存畏惧的心,免得我们 中间有人似乎没有得到安息。2因为的确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对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以信心与所听见的道配合。3但我们已经信的人进入安息,正如神所说:

「我在怒中起誓: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完成了。 4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工作。」5又有一处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6既有这安息保留着让一些人进入,那些先前听见福音的人,因不信从而不得进去,7所以神多年后借着大卫的书,又定了一天—「今日」,如以上所引的说:

「今日,你们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

8若是约书亚已使他们享了安息,后来神就不会再提别的日子了。9这样看来,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保留着。10因为那些进入安息的,也是歇了自己的工作,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作一样。11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了不顺从而跌倒了。

承接上文,作者在这段落里继续探讨有关于安息的问题。四1以「所以」开始,表示跟着的讲论是上文引伸出来的一个结论。上文提醒收信人要将起初的信心坚持到底,否则会像昔日陈尸在旷野的祖宗一样,最终进入不到上帝的安息。作者再讲清楚一点,这些人之所以被弃绝,不是上帝的应许有甚么差错,乃是因为所听见的道对他们无益(来四2)。那些被弃置在旷野的以色列人也有福音传给他们,像传给新约的信徒一样,只是他们没有以信心与所听见的道配合或者联合起来。这里让我们看到,上帝的道是需要人用信心去回应的,单单聆听并不足够。人应该怎样用信心去回应呢?关于这个问题,作者邀请我们重读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历史,看看尽忠的摩西与硬心的祖宗在回应所听见的道上有何不同的表现(三16-19)。一个人有没有用信心回应上帝的道,看看他的生命故事就可以知道,叫人无可推诿。信心是通过人生的故事去体现、说明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看,信心若没有行为便是死的。

作者肯定有福音传给昔日陈尸在旷野的人,像今日传给新约的信徒一样。这个福音究竟是指着甚么说的?从三1开始,作者就跟收信人谈论有关于进入安息的事情,于是我们可以肯定这里的福音是指着进入安息的应许而言。上帝应许人可以进入祂的安息里,这就是福音本身。这个极大的喜讯适用在以色列人身上,同时也适用在今日的基督徒身上。安息的应许把旧约与新约连合起来,是诠释整本圣经的钥匙。希伯来书的作者强调,安息的应许早在上帝创造天地的时候经已立定(来四3-4),并且通过遵守安息日的诫命为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所知。以色列人诚然听了福音,只是他们当中有人因为不信而不得进去。然而,上帝的应许从未因着人的失败而被拦阻或废弃。通过引用诗九十五7-11,作者指出上帝的道在「今日」仍然有效。这个「今日」是指到收信人听到这段信息的当日,也包括日后听到同样信息的人的当下。希伯来书的作者向所有听道的人作出澄清,进入安息的应许并没有因祖宗的背叛被挫败,也没有在约书亚带领百姓攻占迦南地之后得到完成(来四8),安息的应许在「今日」仍然有效,一直到完全实现的那一天为止。

通过信心的回应,作者肯定收信人已进入安息的应许里(来四3)。在今日,听道而又用信心回应的人已可以享受安息的应许,只是不完全,因为今天尚未到完全进入安息的日子里。我们将要看到,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十一章就引用收信人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去说明每一代人都在寻找、羡慕及欢喜迎接一个更美的家乡(来十一13-16)。我们就是上帝的家,这是一个事实,然而我们在世的时候也在切慕、等候一个能够让应许完全实现的家乡(来十一39)。进入安息的应许因此是一个旅程,由信心的回应开始,也需要用信心的坚持来终结。过程中,有人因为尽忠而终结得好(如摩西),也有人因为学了不顺从而跌倒(像昔日的祖宗)。是以,作者提醒收信人要存敬畏的心,为了进入那安息尽一切的努力(来四111)。其中一个行动可以做的,就是趁着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有人被迷惑而变得心肠刚硬(来三13)。

思想:

安息有甚么值得人向往、切慕的?关于安息,上帝应许了甚么?是否人死就一了百了?希伯来书的作者为何用两章的经文去讲解安息的应许的事?安息的应许对于今日的我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