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 愛裏沒有懼怕(許萬常)

人生擁有愈多,失落就愈多,如果害怕失落的傷心,人就不會有勇氣去擁有。

或有人說:“愛過而失落,總比沒有愛過好。”把“愛的喜悅”和“失落的痛苦”放在天枰上稱一下,如果兩者的差異太大,選擇就容易了:爲了避免失去的痛苦,我們寧可不愛,免得得不償失。

問題是,我們並不確定愛情最終的結局。戀愛既有可能走進甜蜜的婚姻,又可能只是個“試錯”的過程。凡事若有錯的可能就是一種冒險,就是一件“危險的事”。儘管如此,人一旦試了就有成功的機率,倘若因着膽小而不去嘗試,失敗率就是百分之百。

愛過而失落的結果是傷心,不愛而避免失落是狠心;人的心會越愛越柔軟,越不愛越剛硬,這是肉心和石心的區別。

愛的表現雖有多面,但是本質只有一樣:愛是學習的過程,並且親情、愛情和友情之間都是亙通的事。經上說:“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約一》4:20)人愛上帝肯定可以增加愛人的能力,人愛他人也可以增進愛上帝的可能。

愛是一種擴張,愛人愛上帝會自然的延伸;恨的結局是縮減,縮到後來只剩下自己。愛的“肌肉”要經常鍛鍊,免得愛到用時方恨少,愛起來絲毫沒有力道。

從這個角度來看,井旁的瑪利亞婦人值得羨慕,也值得同情。至少她有追求愛情的勇氣,並且屢敗屢戰,對愛的嘗試從不手軟。她的問題並不在愛的本身,而是愛的表現,她總是愛錯了對象,僅管她一直不明白愛到底是什麼,她倒很清楚愛不是什麼。她的婚姻是“剔錯”的過程,剔到後來只剩一個正確的答案。

她嚷着說:“你們來看!……莫非這就是基督嗎?”(參《約》4:29)她一生尋尋覓覓,五次被當掉,最後終於答對了。

愛是“眾裏尋他千百度”,生命中有太多的選項,每個答案都有可能,有些錯得離譜,有些似是而非,它們與正確的選擇各有不同的距離,目的都是爲了領人到基督那裏去。這好像是沿着小溪找水源,愛在牽針引線,都是爲了找着那人。

愛的追求過程並非在淺灘戱水,而是把船開到水深之處的冒險。

夜半撒網,會有捕到153條魚的可能性,甚至也會有在浪尖上行走的時機;或許也會有“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什麼”(參《路》5:5)的絕望。但是拂曉時分,復活的主坐在岸邊生火為我們預備早餐,這不就是愛的本質嗎?愛的尋求之路本是繞遠回家,但是結果卻是“浪子回頭”。

如果我們害怕失落,那麼我們會愛得膽戰心驚。倘若愛只是一個學習愛的過程,我們就能更深地領受愛的樂趣,這是一個在職訓練,愛裏並沒得失的恐慌,我們愈愛就愈能體會主的心腸,越愛就越認識主耶穌基督。這就是“愛裏沒有懼怕”(參《約一》4:18),纔是永遠不會失落的擁有。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