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 成如伊甸園
高銘謙

經文:結三十六33~38

33「主耶和華如此說:我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罪孽的日子,必使城鎮有人居住,廢墟重新建造。34這荒蕪的土地,曾被過路的人看為荒蕪,現今卻得以耕種。35他們必說:『這荒蕪之地,現在成了像伊甸園一樣;這荒涼、荒廢、毀壞的城鎮,現今堅固,有人居住。』36那時,在你們四圍其餘的列國必知道,我─耶和華修造那毀壞之處,開墾那荒蕪之地。我─耶和華說了這話,就必成就。

37「主耶和華如此說:我要回應以色列家的求問,成全他們,增添他們的人數,使他們多如羊羣。38在耶路撒冷守節時,作為祭物所獻的羊羣有多少,照樣,荒涼的城鎮必為人羣所充滿;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被擄迴歸的以色列民要經歷神的恢復與逆轉,本來他們在神的咒詛與審判之下,耶路撒冷及以色列地成為荒涼無人居住,經文以「廢墟」(33節)、「荒蕪的土地」(343536節)、「這荒涼、荒廢、毀壞的城鎮」(35節)及「毀壞之處」(36節)來描述以色列地的狀況,在如此絕望及悽慘的地方,人們似乎找不到任何依歸及喜樂的理由。然而,在這咒詛的光景中,神要進行祂奇妙的作為,把完全沙漠化的以色列地成為叫人羨慕的伊甸園。

為何以伊甸園(35節)作為象徵?這是因為伊甸園不但象徵了生命之源的地方,也象徵了神同在的位置,伊甸園是人類歷史以來第一個聖所,伊甸園的重點幷非只有花草樹木,而是有神的同在與行走(創三8),伊甸園盛載了神同在的福氣,活現了盟約福氣的內容(利二十六1~10),經文以伊甸園象徵將來的以色列地,為要說明將來被擄的以色列民迴歸去這片土地時,將不會以神的咒詛來定義,而是以神的賜福與同在來定義。

經文指出這伊甸園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其中的城邑有很多人居住(33353738節),37~38節以羊羣作為比喻,說明被擄迴歸的以色列民便是神的羊羣,神要聚集他們來到迦南地,並在耶路撒冷守節與獻祭,恢復昔日他們還未被擄之前的光景。既然伊甸園的重點是神同在,那麼38節提到百姓在耶路撒冷守節獻祭,便正正說明敬拜耶和華是重點所在,對應了以西結書三十四章的羊羣的論述。

思想:

我們都是迷羊,曾被罪惡擄去,迷失在虛榮、偶像、慾望與利慾當中,可是神一直在呼籲,讓我們看見迴歸到主身邊的伊甸園,神的同在永遠不離開。到底我們的生命是否也如被擄迴歸的以色列民一樣,重新看見神所應許的家鄉,不再看見荒涼,而是看見神同在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