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繼續探討「試煉中得榮耀」系列的第一部分。今天的題目是「重生」。
今天我們看另一段經文,彼得前書1章22至2章3節。我們會在這兩個節目中研讀這段經文。請聽我讀出這段經文。
- 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從心裏:有古卷是從清潔的心)彼此切實相愛。
- 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着神活潑常存的道。
- 因爲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雕謝;
-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
- 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
- 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
- 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
這是神的話語。
彼得前書1章24節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許多女士都這麼說。當我第一次跟我的妻子約會時,她對我說:「男人都是說謊的!」其實她是引述詩篇第116篇:「人都是說謊的!」她的想法改變了,但這個用詞所指的不只是真話而已,還有更深遠的意義。人人都需要重生,因爲我們盡都如草。我們必會枯乾。我們都是能壞的種子。
每當我們從一段經文進入另一段經文時,我們都要提醒自己,我們若要明白一卷書,就必須謹記經文的背景和上下文,否則便會斷章取義。我們必須謹記經文的背景和上下文。整卷彼得前書都是關乎這個主題:你可以面對生命中的痛苦和困境,以致你可以被煉淨,變得更堅壯,而不是被壓碎、被摧毀,變得更剛硬。
這是彼得前書的主題。你可以面對苦難、試煉和困境,以致你變得更堅強,而不是變得軟弱。我們已經討論過這一點,每次當我們進入另一段經文時,我們都提醒自己這是彼得前書的主題。同一個太陽可以使泥土變硬,也可以使蠟軟化。爲什麼?人人都知道這一點。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有兩個人經歷同樣的苦難和創傷。其中一人因此變得更有同情心,另一個人卻變得越來越沒有同情心。其中一人變得更樂於助人,另一個人卻變得不肯幫助人。其中一人變得更和藹可親,另一個人卻變得憂鬱苦毒。爲什麼?那個變得越來越憂鬱苦毒、憤世嫉俗的人總是說:「是我所遭遇的困境使我變成現在這樣子。是我所遭遇的逼迫和虐待令我這樣。一切都是我的遭遇造成的。」
這種說法產生一個問題,你如何解釋另一個遭遇同樣經歷的人的情況呢?泥土和蠟都在同一個太陽之下,結果卻不一樣,是什麼造成這分別呢?爲什麼泥土變硬,蠟卻軟化呢?問題並不在於太陽。那是同一個太陽。問題在於物質的內部化學結構。這決定太陽在過程中使物質變硬,還是變軟。彼得所說是同樣的事。
你如何面對苦難和困境?如果你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苦難,你會變得更堅強。如果你以錯誤的態度去面對苦難,你變得更剛硬。彼得指出有一種面對苦難和困境的方式能使我們得益處。你看到這是何等具挑戰性又讓人有盼望嗎?這既是好消息又是壞消息。這既可以使你得安慰又向你發出挑戰。一方面,經文說你是大有盼望的。不管你的人生有多困苦,你可以不讓困境影響你。這就是盼望。你可以勝過困境。
另一方面,這是一個挑戰。當心!消極的心態是何等吸引。有些人說:「我變成這樣是不由自主的。我實在身不由己,我的遭遇使我變成這樣子。」說這句話是多麼容易。一方面,你受到挑戰;另一方面,你大有盼望。有一種面對苦難的方式。彼得在1章1至12節解釋這一點。他說苦難是必然的事。我們已討論過這一點。接着,他在13至21節解釋哪一類人以這種方式面對苦難。
彼得告訴我們,聖潔的人能夠以正確的方式面對苦難和困境,以致他們變得更尊貴。我們在過去四個節目中看到經文的重點:「你們要聖潔,因爲我是聖潔的。」這是經文的重點,所以我們花了四個節目的時間探討這一點。
彼得指出如何以這種方式去面對苦難。他說你們要成爲聖潔。我們在過去四個節目中已探討過這一點,不會在此詳述。彼得像所有聖經作者一樣,不只是滔滔不絕地講述神學概念。他不只是漫無邊際的講論。彼得是牧者,也擅於溝通,因此他進一步告訴我們如何成爲聖潔。在1章1至12節,彼得指出你可以成爲那種以正確方式面對苦難的人,以致你可以變得更尊貴。在13至21節,彼得指出你要成爲一個聖潔的人。
彼得沒有在這裏停下來。在1章22節及其後的經文,他告訴我們如何成爲聖潔。雖然談論聖潔令人感到興奮,但同時也令人生畏,因爲有些人心裏會這麼想:「如果要成爲聖潔才能面對生命中的苦難,如果要成爲聖潔,正如你所述的那樣,才能面對苦難……我想我永遠無法做到。我怎可以成爲聖潔的人呢?」彼得在這段經文論到這個問題。我們看到彼得從第22節開始論到一個人如何成爲聖潔。
事實上,彼得要勸勉信徒過聖潔的生活。他在2章1節勸勉信徒:「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今天我們不會討論這一點,但以後的節目會詳細討論。彼得勸勉信徒要過聖潔的生活,他在22至25節解釋如何可以達致這狀態。
彼得在第22節總結信徒應當不斷做什麼纔可以成爲聖潔,我們會在下個節目討論這一點。第22節說:「……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從心裏:有古卷是從清潔的心)彼此切實相愛。」成爲聖潔是一個過程,背後有一股推動力。那是一個過程,只要我們堅持到底,我們必成爲聖潔,正如彼得所說的那樣。
今天我會講述這個過程的基礎,這可以從第23節看到。經文說:「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着神活潑常存的道。」《呂振中譯本》把這一節譯作:「因爲你們藉着上帝活活而長存之道得了重新之生,不是由於能朽壞的種、乃是由於不能朽壞的種。」一開始有「因爲」這個詞。你怎可以成爲聖潔?你怎可以因順從真理而被潔淨,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你怎可以成爲聖潔?因爲「你蒙了重生……」彼得告訴我們當中的祕訣,你也可以說,彼得的思維回到第一個原因:你所面對的苦難。
然而,彼得說你可以不讓苦難摧毀你。你問:「怎能做到呢?」透過成爲聖潔。你問:「怎能做到呢?」透過潔淨自己,順從真理。你問:「但我們怎能做到呢?」因爲你已經重生。這一切都變得有可能。這一切都建基於重生。彼得說,除非你重生,否則這一切都對你都不適用。除非你重生,否則彼得所說的一切,他所發出的邀請、所說的應許,對你都不適用,因爲這一切都建基於重生。
因爲「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着神活潑常存的道。」今天,我會簡略地講解這三節經文,給你們展示經文中蘊含着重生的真義。我從這段經文指出六個重點。第一,重生是基督信仰的核心。第二,重生是必須的。第三,重生是明確的。
此外,重生是超自然的、完整的、一致的。重生是明確、超自然、完整和一致的經驗。我會簡略地說明聖經中有關重生的教導。這一點很重要,必須定期重提一次。
重生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有一點很有趣,這段經文十分簡潔。彼得說,因爲「你們蒙了重生……」他只是提到這一點,然後繼續他的講論。彼得只是簡略地提到重生,這證明彼得前書的讀者知道什麼是重生。我要指出,今天一般美國教會的信徒都認爲,重生是人們所選擇的一種基督信仰,是其中一類的基督徒。這說法完全違背聖經的教導。
重生不是可有可無的,重生是基督信仰的核心。重生不只是某些信徒的經歷。重生是必不可少的。重生對基督徒十分重要。我常常聽到人們說重生的基督徒。事實上,我也聽到有人說「多次經歷重生」。例如,有人說:「她是一個重生的基督徒」或說「我們去年在主日學「多次經歷重生」,諸如此類的說法。當人們說重生的基督徒,他們總是想到某一類基督徒,正如我剛纔提到的。
假如說這話的人較爲寬厚,他們的意思是重生的信徒是那類感情用事、需要戲劇性經歷和宣泄的人。這已是最正面的說法。另一方面,很多人認爲重生的基督徒是那類思想狹隘偏執,追求權力,把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強加於人的基督徒。在某程度上說,兩種說法都沒有分別。
我相信人們對重生還有其他看法。這些看法都是認爲重生的基督徒是某一類基督徒。人們說:「重生的基督徒只是某一類基督徒;因此重生是可有可無的。重生只是某些信徒的經歷。」有些人說:「你是這一類基督徒,這是好事。」有些人說:「你是這一類基督徒,這實在很糟糕。不應該這樣。」這兩種說法似乎都認爲重生是可有可無的。不是這樣的。一個人怎可以成爲聖潔?你必須重生。很多教會都避免提到重生。他們怎麼說?
他們說:「神赦免我們。這就是救恩。神赦免我們,祂是一位寬容的神。只要我們去到神面前,向祂認罪,祂必赦免我們,祂是充滿寬恕和慈愛的神。」救恩被簡化爲一種充滿愛的接納,僅此而已。他們又說:「耶穌基督不但赦免我們,祂也是我們的典範。祂向我們展示我們應有的生活態度,要行公義,好憐憫。如果你是基督徒,你知道自己罪得赦免。然後你靠自己努力效法耶穌的典範。這就是基督信仰。」
人們認爲那教導重生的基督信仰是狹隘的。如果基督信仰只是告訴人罪得赦免,然後靠自己努力效法耶穌的典範去生活,我們便沒有盼望了。如果這就是基督信仰,我便絕望了。我可以說幾乎任何一個有思想的人都應該感到絕望。基督信仰被簡化爲一種蒙赦免後靠自己努力去生活的信仰。人們說:「要靠自己努力效法耶穌的典範。」
耶穌赦免人、愛那逼迫祂的人、替人治病、服事人、向人傾倒自己的生命。耶穌正直、誠實、捨己、謙卑。當你看到耶穌的典範,你得着激勵嗎?如果你不相信重生,我認爲這一切應該不會使你感到受激勵。耶穌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責備你。你所作的每一件好事,耶穌都責備你。你總不會這樣。你知道的。如果你認真閱讀有關耶穌的記載,如果你真的認識祂,你知道耶穌令人生畏。
人們說:「基督信仰就是神赦免每一個人,然後靠自己努力效法耶穌的典範。」那些抱着樂觀態度、輕輕鬆鬆地說這話的人,根本從沒有看過基督的榜樣。他們沒有認真閱讀有關耶穌的記載。他們不知道耶穌是誰。耶穌盡心、盡智、盡力愛他,又愛人如己。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我們越是努力效法耶穌,我們越是發現自己達不到標準,更意識到自己的罪。
重生讓我們得着應許,神不但赦免我們,還把新生命賜給我們。神賜我們新的能力。神賜我們新的力量。神住在我們裏面。感謝神,整本聖經都說耶穌基督的救恩不只是讓人罪得赦免,救恩不只是律法上的概念,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確實的事。有能力進入你的生命中。你蒙赦免,並且重生了。兩者如影隨形。你蒙赦免,並且被更新。感謝神賜下完備的救恩。
希伯來書7章25節說:「……凡靠着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感謝神,我們擁有完備的救恩,我們重生了。每當聖經論到救恩時都提到重生。約翰1章12節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接着第13節說:「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成爲基督徒、接受耶穌基督,成爲神的兒女是什麼意思?就是重生。一切所講論的是指同一件事。你看到嗎?
讓我來說明一下。這裏有些強而有力的證據。我們看看約翰福音第3章。尼哥底母夜裏去見耶穌,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裏來作師傅的;因爲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耶穌說:「你們必須重生。」接着在約翰福音第4章,但當耶穌跟那個撒瑪利亞婦人說話時,雖然沒有使用「重生」這個詞,但要表達的概念是一樣的。耶穌對婦人說什麼?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爲泉源,直涌到永生。」
耶穌沒有使用「重生」這個詞,但要表達的概念是一樣的。耶穌不是說:「我赦免你的罪。我給你寬恕。我接納你。」耶穌是說:「我賜給你的東西要進入你生命。那就是永生。約翰福音4章14節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爲泉源,直涌到永生。」你也可以看看約翰福音第10章。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在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保羅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保羅說,我們在基督裏是新造的人。我們一個新造的人。還有其他經文。雅各書1章18節說:「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彼得後書1章4節說:「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
彼得、雅各、約翰、保羅和耶穌都談到重生。讓我來說明重生的意思。若有人試圖向你介紹一個認爲重生是不必要的基督信仰,那樣只是假的基督信仰,不要接受那信仰。若有教會不教導重生的教義,教會裏的信徒沒有經歷重生,若教會避免談論重生,只是說:「啊,重生只是某些人才會經歷的……」那是假的基督信仰。
那些人說:「重生只是某些人才會經歷的……」是什麼意思?是的,只是某些人經歷重生,就是聖經所說那些接受耶穌基督、相信耶穌基督,成爲神兒女的人。這裏所說的是同一件事。因此,重生是基督信仰的核心。要成爲基督徒,重生是至關緊要的。根本沒有未經歷重生的基督徒。你明白嗎?你說你是一個重生的基督徒,這是一種多餘的說法。所說的是同一件事。
第二,重生是必要的。這聽起來跟第一點一樣,但其實並不相同。彼得前書1章24至25節:「因爲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雕謝,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經文要說什麼?重生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因爲我們盡都如草。讓我以另一種方式來說明吧。我相信耶穌基督曾經跟許多人談到重生,但只有約翰福音的作者記載耶穌跟尼哥底母談重生。爲什麼?
我相信約翰這樣記載有其原因。我猜測是因爲尼哥底母的背景。尼哥底母是有地位的人。首先,他是法利賽人。法利賽人是熟諳聖經、嚴守道德的人。有人說:「是的,但法利賽人狹隘、偏執,耶穌不喜歡他們。」這是真的,尼哥底母卻是例外。尼哥底母認識耶穌,也愛耶穌,他關心耶穌的事,對耶穌敞開心靈。他冒着名譽掃地、前途盡毀的風險去見耶穌。
尼哥底母既熟諳聖經、嚴守道德,又有開放的心靈,願意聆聽耶穌的教導。他也是社會領袖,因爲他是公會的成員。他擁有一切,但耶穌對尼哥底母說什麼?耶穌對尼哥底母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耶穌要說的是:「尼哥底母,你熟諳聖經,又嚴守道德,你是社會領袖,又是滿有憐憫、心靈開放的人,也是耶穌基督的擁護者,但你必須重生。」這意味着這一切對於進入神的國並不重要。
「尼哥底母,你想進入神的國嗎?這一切都不重要。你的境況跟抹大拉的馬利亞沒有分別。這一切都不重要。」有人說:「怎麼可能呢?」事實上,尼哥底母也是這麼說:「怎能有這事呢?」他要說的是:「爲什麼我要重生呢?也許其他人需要重生,但爲什麼我要重生呢?」耶穌說:「你不要以爲希奇。」「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還不明白這事嗎?」
一個站在水平線上的人擡頭望着一個站在一百尺山上的人,會覺得那人站得很高。一個站在一百尺山上的人低頭看着一個站在水平線上的人,會覺得那人站得很低。可是,當一個人站在三萬尺高的珠穆朗瑪峯時,他看到那兩個人的距離幾乎是一樣的。幾乎沒有距離。若有人認爲那個站在一百尺山上的人較高,那是因爲他們以有限的視角去看。
同樣,神低頭看我們的時候,我們都是充滿罪惡的。何謂罪?聖經告訴我們,把自己當作神就是罪。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這意味着你是自己的救主。你是自己的審判者,你爲自己的榮耀而活。你是自己的救主。這意味着你認爲自己知道如何可以蒙接納。你尋找方法去賺取救恩。你給救恩下定義,然後努力去達到。你自己判斷自己。你當家作主,你判斷對與錯。你爲自己的榮耀而活,爲自己的幸福而活。
你正在做什麼?你成爲自己的神。我知道過去幾十年,所有教授和學院都說這是一個成熟現代人的表現,但聖經說這是罪的本質。你的生命如此糟糕,因爲你要做一份你不能勝任的工作。我們都知道做一份自己不能勝任的工作是什麼一回事。尼哥底母和抹大拉的馬利亞都做同樣的事情。他們所作的只是徒然。
他們要成爲自己的神。他們要成爲自己的救主。他們要成爲自己的審判者。他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作徒然的事。舉例說,你走進一間病房。你看到一個女人瘋狂地尖叫,說自己很痛苦。你看到另一個人,平靜地臉帶微笑的睡着。哪個人的病情較嚴重呢?不要太快下判斷。也許其中一人正在發高燒;也許其中一人患了癌症,危在旦夕。
你看到嗎?哪個是更罪大惡極的罪人?抹大拉的馬利亞正在發高燒,還是尼哥底母不知不覺地被自以爲義蠶食他的心靈?聖經的教導推翻世俗對善與惡的膚淺區分。聖經所說的善與惡跟世俗所說的並不相同。從神的角度來看,一個站在水平線上的人和一個站在一百尺山上的人根本沒有分別。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草必枯乾,花必雕謝。羅馬書3章10節說:「……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有些人以有體面的方式利用道德、宗教和教會成爲自己的救主;有些人殺人放火、作奸犯科,藉此成爲自己的救主。神看着他們,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神說:「尼哥底母,你一切的成就和能力,都毫無價值。你要重生。」這是一個好消息。重生是核心所在,因爲無論你是誰,重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這是一個好消息,對嗎?
對於大城市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當你住在大城市,你知道很多人不斷對你說:「探求自己的慾望。嘗試新的事物。不要限制自己的選擇。」你嘗試過很多不同的事物。是的,你不斷嘗試,你試過很多事物,你被這一切弄得一團糟,你做了一些你無法忘記的事情,你做了一些令你感到難過和污辱的事情。
這裏有個好消息:你並不會落後。你看着那些似乎很有道德的人、那些似乎事業有成的人。你看看自己。你的境況如何。這裏有個好消息:尼哥底母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境況都是一樣。你明白嗎?不管你做過什麼,你並不會落後。你並沒有落後於那些像尼哥底母的人。」耶穌說:「你必須重生。」這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你看到嗎?這給你帶來盼望,也向你發出挑戰。你必須重生。爲什麼?因爲「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
第三,重生是一件明確的事。首先,第23節說:「你們蒙了重生……」希臘原文所採用的是過去完成時態。過去完成時態表示事情已經發生和完結,但其影響仍然繼續。過去完成時態表示事情已經發生和完結,但其影響仍然繼續。
如果你說:「我被美國哈佛大學取錄了。」是的,你被哈佛大學取錄了,這是一件過去的事。你兩年前被美國哈佛大學取錄。這事件已結束了。取錄的事已結束了,但其影響現在仍繼續,你仍可以使用學院的教育資源,但取錄的事已結束了。聖經說:「……你必須重生」,第23節說:「你們蒙了重生……」,說的是過去一個明確的行動。
你知道成爲基督徒是什麼意思嗎?基督徒並不是不斷希望和努力做個好人。不是這樣。有一件事已經發生在你身上。那是一件明確的事。在確切的時刻發生。話雖如此,我們要小心。讓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些人認爲,爲了確定自己或某人已經重生,你必須意識到自己在那一刻重生。情況不一定是這樣的。
想一想一個人出生的情況吧。每個人都不同的!有些嬰孩需要很長時間才生出來。有些母親可能經歷陣痛和子宮收縮已有三天,於是去看醫生。醫生說:「子宮頸只有兩釐米的擴張?」那位母親說:「怎會只有兩釐米擴張?」於是繼續待產。有些母親只是經歷兩下收縮便生產!甚至趕不到去醫院,在出租車或電梯裏生產。有些嬰孩需要很長時間出生。有些嬰孩很快便生出來。」
有些分娩過程很痛苦,有些分娩過程很輕鬆,只是感到一點點痛楚。有些嬰孩出生時精靈活潑,有些嬰孩出生時卻危在旦夕,要趕快送到深切治療室,甚至可能幾天後才甦醒過來。這些嬰孩的出生比其他嬰孩的出生更多嗎?我們不會這麼說:「啊,那個嬰孩的出生比這個嬰孩的出生更少。」我們不會這麼說。那些嬰孩都已經出生了,因爲他們在某一刻從黑暗進到光明。
同樣,屬靈生命的重生是什麼意思呢?這意味着,儘管每個人重生時的情況各有不同,但每個人都同樣重生了。你在某一刻重生了,但你可能並不意識到那時刻。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埃弗雷特‧古博(C. Everett Koop)曾分享他歸信基督的經歷。有一次,一位護士朋友帶他去教會聚會。他坐在禮堂的樓座上聽道,他心裏想:「很有意思。」
古博說:「我是一個旁觀者。我感到信息很有意思。我想我會再到教會。我並不明白信息的內容。我真的不明白。」一年後,他說他沒有缺席過任何一次敬拜。他說:「我突然意識到大約一年後,我不再是一個旁觀者;我成爲一個參與者。我不再是一個慕道者;我是一個敬拜者。我突然意識到從前我聽過的教導,現在我相信了。」他說:「我不確定這是何時發生的。我意識到自己重生了,但我不確定是什麼時候。」
看看馬丁‧路德的經歷。他讀羅馬書1章17節的時候並不明白經文的意思,他說:「我突然意識到有從神而來的義,我憑信心接受了,在我接受的那一刻,我便開始活着。」他說:「在那一刻,我感到自己被引領穿過一道敞開的門,進到天堂裏去。」你明白嗎?正如剛纔所說,有些母親經歷陣痛多天,等了很久嬰孩纔出生。有些母親只是經歷兩下陣痛便生產。但嬰孩都出生了。古博和馬丁‧路德都重生了。重生是一件明確的事,在明確的時刻發生。
重生是一件明確的事。可是,我們要留意一點。據我所知,有些只有一個孩子的母親很喜歡跟一些第一次懷孕的婦女分享自己分娩的經驗,告訴她們分娩時將會是怎樣的。一旦你已有八、九個孩子,你不會再給予這些忠告,不僅是因爲你已經很累了,而且你意識到孩子出生並沒有特定的方式。孩子都來到世上,但每個情況都是不同的。他們都出生了,沒有所謂這一個孩子比另一個孩子出生更多。重生是一件明確的事,是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
第四,重生是超自然的事。經文說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這句話的意思相當簡單,但十分重要。「重生」這個詞的希臘文是很特別的。「出生」一詞的希臘文(gennao)含有產生的意思。這是很合理的。但「重生」這個詞的希臘文(anagennao),並不是描述母親在孩子出生時的角色,而是父親的角色(使母親受精)。事實上,這個詞也解作栽種種子,告訴我們有關那種子。
1章23節說:「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着神活潑常存的道。」經文並不是說神的道是那種子。經文說那種子臨到我們。不能壞的種子是什麼?我們是出於能壞的種子。因此當我們年紀漸長,我們便開始衰退。我們是出於能壞的種子。
我們說:「我要成爲一個新造的人。」我們在新年立志要展開新的一頁。但我們永遠做不到。我們是出於能壞的種子,但經文告訴我們,不能壞的種子是可以栽種的。這是什麼樣的種子?彼得後書1章4節說:我們「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這種子臨到我們。這種子被栽種在我們裏面。這種子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需要這種子。重生是超自然的。
第五,重生是一件完整的事。爲什麼彼得這樣論到「重生」?爲什麼彼得論到重生?爲什麼耶穌使用這個詞?爲什麼他們都使用「重生」這個詞?因爲重生是徹底的改變。除非想要表達這是一種徹底的改變,否則不會使用「重生」這個詞。有人說:「好吧。請告訴我,當我得到這不能壞的種子,究竟會發生什麼事?」
你會擁有全新的視野。你變得煥然一新,你的看法改變了,你的渴望也改變了。讓我簡略說明一下。想一想植物。植物的生命比動物的等次低。人類的生命比動物的等次高。動物的生命比人類的等次低。爲什麼?植物有感覺。植物可以感覺到一些事物,但四周的環境中有很多事物是植物感覺不到的,因爲植物沒有視覺。動物卻有視覺。
動物可以看到很多植物看不到的東西,但動物看不出很多人類可以看出的事物,因爲動物沒有理性的視覺。舉例說,動物無法區別悲劇、殘暴、正義和憐憫。人類可以分辨出來。有殘暴的事嗎?有,但動物無法看出來。生命有不同的等次。較低等次的生命難以理解較高等次的生命。對較高等次的生命來說,較低等次的生命雖生猶死。
如果一個人變成「植物人」,雖然他還活着,但他好像死了一樣。聖經告訴我們,當不能壞的種子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提升到最高等次的生命:永生。這是什麼意思?正如耶穌對尼哥底母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你必須重生才能見到神的國。耶穌不只是說進入神的國,雖然祂有這麼說。耶穌說見神的國。若沒有重生,你根本無法領會。
在重生之前,你可能籠統地相信神是聖潔的,也可能籠統地相信耶穌爲你受死。但當你重生了,你明白這一切。一切都變得實在。天堂、地獄、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等概念,你在重生之前也許認爲是胡說八道,或者只是籠統地相信,卻沒有真正領會。當你重生了,你領會這一切。爲什麼?因爲不能壞的種子來自神的道。重生總是藉着神的真理而來。
第六,重生是一致的。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有一個朋友名叫威廉‧賀蘭特(William Holland)。你知道他如何歸信基督嗎?當時是1740年代。賀蘭特記述,查理‧衛斯理正在讀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加拉太書註釋的序言,他聽到這句話:「什麼?難道我們沒有什麼可以做嗎?是的!沒有什麼可以做!只能接受耶穌基督,神使祂成爲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和救贖。」
賀蘭特說:「當我聽到這話,有一股難以形容的力量臨到我身上;一瞬間,我的重擔終於卸下了,我的心充滿平安和愛,於是我哭起來。我的朋友看到我受了感動,便在我身旁跪下來禱告。後來,我走到街上,我感到飄飄然,彷彿感覺不到自己行在地上。」
發生了什麼事?賀蘭特聽到福音。從前他聽過福音,但從不明白。從前他聽過耶穌爲世人受死,人無法靠好行爲得救,只能藉着耶穌基督的恩典得救,但現在他終於明白了。不能壞的種子藉着神的道進入我們的生命。人們說重生是給那些情感型的人的,這麼說實在荒謬絕倫。經文並沒有說不能壞的種子透過情感進入人的生命,而是透過明白神的道。
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知道自己是否重生。很多時候,你可能自幼就在主日學聽過同樣的真理,也許你進入大學之後覺得這些真理很荒謬,於是把它們拋諸腦後,突然間你卻明白過來。這些真理變得連貫一致。它們變得很實在。這些真理使你改變,也給你安慰。你靠真理而活。真理使你興奮莫明,或使你掙扎不安,但真理使你改變,因爲你已經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你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你不只是一個人,而是神的兒女。
你不只是擁有物質的生命,你甚至不只是擁有理性的生命,你擁有屬靈的生命。你有這經歷嗎?看看一個在地上爬的嬰孩。她無法給你述說自己的事,也無法告訴你出生是什麼回事,但你看到她的存在。她有食慾,也有感覺。你是否已重生?你若重生,便得着生命。你有活力,也有生氣。真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光照你。你有這種經歷嗎?
如果你沒有這種經歷,你還未重生。有明確的時刻嗎?也許你無法指出明確的時刻,但你可以看到在這段時間發生了一些事情。你有這種經歷嗎?有超自然的事發生在你身上嗎?你是否經歷了無法解釋的改變?這些改變必定是超自然的。這些改變是無法用常理來解釋的
你明白重生的必須和重要嗎?若沒有重生,你便無法成爲聖潔。沒有聖潔的生命,你永遠無法面對生命中的苦難和困境,也無法透過苦難而變得堅強。耶穌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爲希奇。」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加力給已經重生的聽眾朋友,叫他們滿有喜樂;也求禰幫助還未重生的聽眾朋友,讓他們知罪,明白他們必須重生。主啊,求禰藉着聖靈讓明白重生的聽眾朋友,因領會重生的真義而歡喜快樂,也求禰讓那些開始意識到自己還未重生的聽眾朋友信服,使他們被禰的道光照和吸引,不住去尋求,直至他們明白重生的真義。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