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 不一样的“年老”(许万常)

人老了,就会喋喋不休地说他们的过去。人谈过去常要正化自己的人生,声明自己并没有枉活,走过了这么一趟,这么热热闹闹地活了一埸。这一切,回想起来,都还算风光。

说着过去

好汉不提当年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极大的谦卑和节制。一辈子的成就不让别人知哓,是锦衣夜行的枉费;生命是一张白纸或是一面琴键,仅管我们只有一根弦,拉出的单音也指望有人会听见。人在生命落幕之前,需要有一些掌声来送行。

年轻人取笑老人家的唠叨,就是开自己的玩笑。因为我们将来都会跟他们一样,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也会换季,不得不穿上保暖的冬衣,步履蹒跚地迈向生命的夕阳。

这些抱怨、这些回想、这些省思,不过为了证明一件事:自己已经走到了旅途的终站,这不过是一个旅人怅然的回眸,在时间的长廊寻找曾经走过的踪迹。我们试图把生命的碎片撮合起来,希望能够拼出一个圆满。

尽管如此不满意自己的创作,作品到底还是自己写的,不得不签名落款。人生活到了末了,盖上章子,故事就成了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百口莫辩,这就是真正的自己。

或许人的一生所能要求自己的,只是一个尽力而已。人如果尽其所能地活着,若是自己的最好还不够好,这也是无能为力的事。人活着,并非汲汲营营地超越自己,而是找着自己,这个自己就是上帝创造的本意,也是祂最原始的设计。

吃老不认老

人常说,生命要借着回顾才能理解。或许吧,老人的回顾也是为了理解,自言自语也都是为了说服自己。

人活着,始终都在以今视昔,看看一生的情节是否连贯。当中或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甚至有些事件令人如堕五里雾中的迷惑,想必这就是保罗所说的: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眼见为凭是横向的观看,纵向的观点是“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参《林前》13:12

这是信心的眼光,是“面对面”的看见,诚如保罗所说的: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我们活着,是走一条信心的道路,过一个信心的生活。

圣经中的老迦勒依然是那么天真,是典型的“吃老不认老”的写照。他对约书亚说道:我还是强壮。这是他晚年的请求:“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这山地给我”(《书》14:12)。

当保罗的生命即将进入晚年之时,“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他在书信中写道。然而他依旧充满了梦想:“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罗》15:23

是的,他到底还是到了罗马,不过是被绑着去的,至于西班牙的旅程是否成行,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主总喜欢听小孩子说故事,不是吗?人老,即是返老还童:“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太》19:14)。

天堂是什么呢?是一大堆孩童坐在主耶稣的脚前说故事。

欢迎您上网 behold.oc.org 阅读更多好文。《OC举目》面对当代挑战,与教会同行,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