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 叫人失望的受苦路
葉應霖

經文:可一35~39

35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 36 西門和同伴出去找他, 37 找到了就對他說:「眾人都在找你!」 38 耶穌對他們說:「讓我們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39 於是他走遍全加利利,在他們的會堂傳道,並且趕鬼。

《和修版》給這段經文的標題是「在加利利傳道」。這是一個資訊性的報導,沒有錯。但從馬可敘事的角度,更貼切的標題或許是「耶穌離開迦百農」,甚至是「耶穌急忙離開迦百農」。耶穌不可以再留在迦百農,因為羣眾的故事有機會開始主導祂的故事,或主宰祂對以色列人的影響。可以想象,因着耶穌的醫病趕鬼,祂的人氣指數不斷上升,粉絲數目不斷增加,越來越多人找他。然而,上帝的國不能被人地上的需要主導,罵別人見證「堅離地」的,不一定在活出天國。

耶穌去曠野禱告。值得留意的是,在全卷馬可福音書中,馬可只曾記錄耶穌三次禱告(六46, 十四32~42)。每次禱告之際,亦是耶穌面對試探之時。所謂試探,就是反映耶穌正面對從內及外而來的聲音:「不要走上十架的受苦路」。

此刻的門徒,可說比耶穌更「親民」。根據馬可的用字,門徒其實不單在「找」耶穌,更是「追捕」(καταδιώκω) 祂。門徒十分認同羣眾對耶穌的期望。「眾人都在找你」的香港地道講法,可能是:「有無搞錯呀,你去左邊呀!」(「有沒有搞錯?你跑去哪兒啦?」)門徒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耶穌不把握這個機會,去幫助更多的人,及施行更多的神蹟。

眾人尋找(ζητέω) 耶穌的動機,與耶穌來尋找我們的不相符。為此,耶穌要離開迦百農,讓羣眾及門徒失望。上帝對我們的愛及尋找,原來包括令我們失望。不令我們失望,那麼我們尋找到的耶穌,可能只是我們心目中的偶像;藉着失望,上帝校正我們的敘事,叫我們對焦在那位走上十架受苦路的耶穌。

思想:

  1. 上帝可曾叫你失望?那次的失望對你有什麼積極意義嗎?為什麼?

  2. 今天你認識的耶穌,與當初認識的那一位,有什麼不一樣嗎?為什麼?若有不同,這與你曾對主失望的經歷,有什麼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