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難道是要放在鬥底下,牀底下,而不放在燈臺上嗎?22 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也沒有不露出來的。23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24 他又說:「你們要留心所聽的。你們用什麼量器來量,也將要用什麼來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25 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這都是耶穌用比喻對眾人說的話,不用比喻,他就不對他們說甚麼。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說出從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太十三34~35)
我的子民哪,要側耳聽我的訓誨,豎起耳朵聽我口中的言語。我要開口說比喻;我要解開古時的謎語,…(詩七十八1~2)
細心留意經文的鋪陳,可見馬可原來刻意將經文以一個「扇形」的方法去鋪排:
A 4:1-2敘述引入
B 4:3-9撒種比喻
C 4:10-12慎聽比喻
D 4:13-20解釋撒種比喻
C' 4:21-25慎聽比喻
B' 4:26-32種子比喻
A‘ 4:33-34 敘述結束
故此,要充份理解以上各個段落,我們要考慮每個段落在整個「扇形」結構中的角色。根據以上「扇形」結構的佈局,四章21~25節同與四章10~12節同屬「 慎聽比喻」的層次。在昨天的文章裏,我與大家探討了10~12節的舊約引用。當耶穌時代的以色列人,回想他們昔日的祖先,是如何忽略了上主藉先知以賽亞發出的呼籲時,他們(理應能)得着一份提醒,他們不可再次忽略上主差來的耶穌,讓種子枯死,聽不進主耶穌的比喻。就在這份反面教材之外,馬可在此引述耶穌另外兩個短短的講論,以正面的角度去督促門徒慎聽比喻。
首先留意耶穌說:「人拿燈來,難道是要放在鬥底下,牀底下,而不放在燈臺上嗎?」這燈暗喻的對象不是信徒,而是主耶穌自己。燈,在別的經文(如太五14~16、腓二15),的確有隱含信徒為主發光的意思,但在馬可福音四21~23,燈其實是代表耶穌用比喻照亮人心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參太十三34~35、詩七十八1~2)。耶穌的比喻既是有效,聽者若仍然未能從中得見上帝的國,就要好好反省自己的耳朵了。
同樣,可四24~25提醒我們,要留心自己是否有心裝載主耶穌的比喻。就如昔日猶太人的宗教領袖以為自己「乜都知」(什麼都知道),所以就什麼都聽不進一樣;今天你與我,要聽進上帝的國,就要帶一個大的「水杯」去裝載。
思想:
今天你我或許不常經歷制水(停水),但假若你居住的社區爆水管,失去了自來水的供應,你會否帶一個「漱口杯」去載水?為什麼?
你覺得自己最近正以什麼大小的量器去裝載主耶穌的道?你認為拿小杯去裝載,有什麼壞處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