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 祷告是永不灰心的爱(许万常)

“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 (《林后》12:8)。保罗曾经为自己身上的刺,做了三次祷告:他记得很清楚,不多不少,总共祈求了三次。

与刺共存

结果如何呢?这是主给他的答复:“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林后》12:9)。从此以后,保罗就得学习靠着主的恩典,一生一世与刺共存,每一次被刺痛都要迫切的祷告。

祷告的目的,不是挪去,是覆庇。上帝不挪去这根刺有祂的道理,为要使保罗对主有更深的相依。

人天生的软弱是自己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是个整体,有时候会顾此失彼,把部分拿去我们就会失去自己。人活着不能过分的挑剔,人生的本质就是不圆满,大刺小刺人人都有,坚持完美主义是用脚踢刺。

这并不是消极的认命,而是积极的顺服,纵使有人天生躁郁,也能靠着主的恩典享受自己。

这是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跟保罗一样,主也曾为这刺祷告了三次。主耶稣身上的刺是十字架的钉子,每一根都要钉在他自己的身上。

不是吗?祷告的原则一向都是“只要照你的意思”。这时候,主耶稣早就知道天父的意思如何,为何还要为这事祷告?难道他想说服天父,改变祂既定的旨意吗?

或许有人说,既然上帝的意旨安定在天,永不改变,人的祷告于事无补,不过是增加本身内心的苦楚,不祷告还好,越祷告越灰心。

事实并非如此。“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路》18:1);其次,他又说道:“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路》11:9)。身为人子,主耶稣给我们做了一个美好的榜样:祷告如同呼吸,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主来说,活着就是祷告。

亲密沟通

祷告并非只是祈求,也是亲密的沟通,世间所有美好的关系都是从交流开始。爱是有说不完的话,一天到晚都是那么喋喋不休。祷告是以言语亲吻、用眼目传情,枕边灶旁,朝朝暮暮的事。不说话是冬天的第一阵凉风,爱的结束总是无语。

我们要常常祷告,不可灰心,因为爱是不灰心。

本质上,祷告是一个学习顺服的过程,并不是说服上帝按照我的意思,而是说服自己按着祂的意思。

祷告也是一个寻求上帝旨意的过程。真理愈辩愈明,祷告是跟神“抬杠“——上帝的旨意越祷告越清楚。最重要的是这个:祷告是一个认识上帝的经历,也是一个与上帝不断的建立关系的过程。

上帝不像人,完全经得起被认识的考验,人所知愈多就爱上帝愈深。

欢迎您上网 behold.oc.org 阅读更多好文。《OC举目》面对当代挑战,与教会同行,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