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 記念主恩
何啟明

經文:傳11:7-12:8

11:7光是甜美的,眼見日光是多麼好啊!8人活多少年,就當快樂多少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樣的日子必多,所要來臨的全是虛空。9年輕人哪,你在年少時當快樂;在年輕時使你的心歡暢,做你心所願做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上帝必審問你。10所以,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除去痛苦;因為年少和年輕之時,全是虛空。12:1你趁着年輕、衰老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悅的那些歲月來臨之前,當記念造你的主。2不要等到太陽、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又返回;3看守房屋的發顫,強壯的屈身,推磨的婦女因人少而停工,從窗戶往外看的眼光變為昏暗;4街門關閉,推磨的聲音微小,鳥一叫,就驚醒,唱歌女子的聲音也都微弱;5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慾望不再挑起;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6不要等到銀鏈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斷裂,7塵土仍歸於地,像原來一樣,氣息仍歸於賜氣息的上帝。8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全是虛空。」

本段經文為《傳道書》的結論(十二8-14屬附錄),這點可從兩方面得知。首先,這是傳道者最後用第一人稱向讀者講的一段話。其次,這段經文(十一9至十二7)是以詩體寫成,與本書的序──「勞苦之詩」(一1-11)遙遙相對,造成首尾呼應的效果。

傳道者在本書的第一段(一12至六9)指出日光之下的一切勞碌都是徒然的,因為它不會永久,也沒法肯定可以享受勞碌的成果。他在第二段經文(六10至十一6)則指出我們永不能肯定勞力必會得到成果,因為我們不知神的計劃和未來將會怎樣。因此,他呼籲我們要在上帝面前活在當下,享受人生(十一7-10),但更重要的是要牢牢記念主恩(十二1-7)。

有說人生有兩大目標:首先,竭力追求你想得到的;其次就是享受你所得到的。傳道者呼籲讀者在上帝的恩賜下「當快樂」(8a、9a節)。這是傳道者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呼籲讀者享受生命(其他六段經文是:二24a,三12三22a,五17八15a,九7-9a);這次的語氣最為強烈,也是最清楚直接的勸勉。誠然,這種活在當下、享受應得的份是懷着感恩的心及有界限、有節制的,就如風箏有線,火車有軌道一樣。要切記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要向上帝負責和向祂交賬。簡言之,要存戰競的心而快樂(參詩二11b)。

古詩有云:「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把握時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的焦點是放在「現在」。傳道者隨後的語調一轉,將視野轉到「將來」,帶我們預覽人的暮年時光。人生是一條不歸單程路。故此,趁年青就要珍惜當下,同時也莫忘記念主恩、記念創造你的主。

「當記念造你的主」(1a節)是這段經文(十二1-8)的主題。隨後,有三個時間性的子句扣連這個命令,即在衰敗臨近之前(1b節)、在黑暗來到之前(2a節)及在肉身瓦解和生命終結之前(6a節),催逼讀者享受人生時要記得一切恩賜都是從創造之主而來的。傳道者細膩地描繪時光飛逝及人易蒼老,第2至5節將人的夕陽時光描述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這段敘述是古今中外的學者認為全卷書中最富爭議和意見最分歧的一段經文。主要的解釋進路有三個:一是寓意的解釋(allegorical),將身體各部份對應人老化的過程。例如「看守房屋的發顫」喻為雙手開始發顫;「有力的屈身」是雙腳無力;「推磨的稀少」指牙齒開始脫落;「從窗戶外看的都昏暗」是眼晴開始昏花等(《現代譯本》將整段翻譯得更傳神)。這是猶太教的解釋,也是傳統教會所接受的解釋。二是字面的解釋(literal),認為傳道者透過富戶人家的房子破落表達人退化和死亡的過程。這解釋比較客觀和一致,是較多近代學者支持的進路。三是象徵的解釋(symbolic),用暗喻傳遞信息或意念,象徵末日的情景或是在描述一場葬禮。

這三種進路各有它的困難和問題,或許三者結合的解釋是最佳的選擇。雖然學者對經文的細節意見紛紜,但大家都同意基本意思是指向終極,是老年人身體日漸衰弱、邁向死亡的旅程!傳道者勸誡讀者,就在這日子未臨到時,當記念創造的主。「記念」在希伯來文通常不只是指客觀的記憶,而是指向隨之而來的、相應的行動。

思想:

有人如此描繪人生的旅程:孩提時笑過哭過,時光爬行;年少時夢想與交談,時間漫步;長大成人時,時間奔跑;邁向暮年時,時間飛逝;轉瞬間醒覺人在旅途中,時間迅速流逝。無論你是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你會如何活在當下呢?你又會怎樣記念創造你的主呢?

讓我們一同默想《一生不枉過》的副歌:「時光不會停留,人生轉瞬便逝,願珍惜光陰不再歲月蹉跎!明天挑戰頑強,全心聽禰任用,能誇口窄路全為禰走過!(燃燒一生完全為禰不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