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傳10:12-20
12智慧人的口說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滅自己,13他口中的話語起頭是愚昧,終局是邪惡的狂妄。14愚昧人多有話語。人不知將來會發生甚麼事,他身後的事誰能告訴他呢?15愚昧人的勞碌使自己睏乏,連進城的路他也不知道。16邦國啊,你的君王若年少,你的羣臣早晨宴樂,你就有禍了!17邦國啊,你的君王若是貴族之子,你的羣臣按時喫喝,是為強身,不為酒醉,你就有福了!18因人懶惰,房頂塌下;因人手懶,房屋滴漏。19擺設宴席是為歡樂。酒能使人快活,錢能叫萬事應心。20不可詛咒君王,連起意也不可,在臥室裏也不可詛咒富人;因為空中的飛鳥必傳揚這聲音,有翅膀的必述說這事。
傳道者繼續以箴言的格式對比智慧人的話與愚昧的話:「智慧人口中的話使他得人的恩悅」(12a節《呂振中譯本》),「愚昧人的口舌卻自招滅亡」(12b節《思高譯本》)。「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脣是有智慧」(箴十19)。言多必失是自古以來的金科玉律,愚昧人喋喋不休,言之無物,既幫不到別人,也幫不到自己,最終如廣東話說:「倒自己的米」;楊修是曹操營中的軍師級人物,學問淵博,極之聰慧,可是他為要在曹操面前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自作主張,置軍紀於不顧,一聞「雞肋」就自動收拾行裝,並煽動其他人迴歸,因而被曹操借惑亂軍心的罪名殺了他。楊修之死是謹行慎言的最佳提醒。
愚昧人不一定是智商低、學識淺,而是其言與行不夠謹慎,成了自己的絆腳石。傳道者描述愚昧人的愚昧非常傳神,《新譯本》說「他連怎樣進城也不知道」(15b節)。「城」是當時商業和社會的活動中心,而進城的路既是主要通道,應該是衆所周知的。然而,這簡單到眾人皆知的事,他卻不知道;有學者指出「城」是保護的地方,即是說,愚昧人不曉得去哪兒得到保護;更有不少學者認為進城之路是指「回家之路」。《現代譯本》譯得更傳神:「愚昧人『愚蠢到連回家的路也弄不清楚』」。確實糊塗!
傳道者在第16節開始,忽然話鋒一轉。語氣方面,從反思轉變到直述;主題方面,從個人轉到不同素質的君王,將會帶來福或禍的不同後果。那麼,這跟慎言謹行又有何關連呢?
傳道者是要提醒我們怎樣去面對政治上的風險,他用不同素質的王的例子為場景,叫我們謹行慎言。「君王若年少」(16a節)的「年少」(naʿar)這字可有兩個翻譯,其一可譯作「孩童」,大多數中文譯本採用這個翻譯;其二是「僕人、侍從」(《呂振中譯本》註明或譯「僮僕出身的」)。「年輕」的重點不是年歲,而是不夠成熟、難以承擔重任;而「僕人」是強調王出身寒微、非出自名門,與第17a節出身貴冑之子的王,正好成對比。君王年輕,再加上輔助的羣臣喜好宴樂時,那就是國家的大禍了。
隨後傳道者在第18至19節提到懶惰和屋漏這些個人的生活似乎跟君王統治沒有關連。然而,學者指出「房屋」及「家」其實意思廣闊,可包括父家、宗族和支派。世襲王室,家是指到朝代,就如「大衛之家」(王上十二16),意思是大衛的王朝;暗利之家,也指北國暗利王朝。從這角度,傳道者言下之意,是指君王和羣臣怠惰疏懶、腐敗,就如「房頂塌下」與「房屋滴漏」(18節),江山必會斷送,王朝終會傾覆。
此情此景,謹行慎言仍是傳道者給我們的提醒。不要隨便咒詛有權勢、有錢的人,否則後果堪虞。所謂隔牆有耳,統治者周邊必有耳目,隨便議論統治者的微言,會像有翅膀的飛鳥傳到他的耳中。故此,議論有權有勢的人時確實需要額外小心謹慎。我們不單要說正確的話,更要留意選擇那些不應該說的話!簡言之,慎言謹行最為上策!
思想:
有說:「上帝造我們兩隻耳朵和一個口,是要我們多聆聽,謹慎的說。」這與雅各說:「快快的聽,慢慢的說」(雅一19)有何關連?
有說:「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have something to say);傻瓜說話是因為他們要說話(have to say something」。這對我們有何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