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遺憾人生
何啟明

經文:傳6:3-9

3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他即使壽命很長,心裏卻不因福樂而滿足,又不得埋葬;我說,那流掉的胎比他倒好。4因為這胎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5而且沒有見過天日,甚麼都不知道,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6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能享福;眾人豈不都歸同一個地方去嗎?7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裏卻不知足。8智慧人比愚昧人有甚麼益處呢?困苦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甚麼益處呢?9眼睛所看的比心裏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傳道者之前提到一個特殊禍患的個案,就是一個擁有財富的人,財產卻被外人享用了(參六1-2)。現在他繼續用另一個案延續他要論述的主題,那就是世人蒙上帝賜福,就要曉得珍惜和趁機享用。這個案是用另一角度指出一個擁有上帝賜予福份的人,卻不曉得運用,最終是遺憾的人生。

傳道者用誇張的手法描述一個世人夢寐以求的情景:這人「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1a節),甚至「活了兩千歲」(6a節《思高譯本》)。這人子孫滿堂、健康長壽,比舊約的瑪土撒拉長壽兩倍(參創五27),連秦始皇奢望的長生不老都被他擁有。富甲一方、長命百歲及百子千孫都是以色列人向上帝祈求的福氣,這個人可以說是家財萬貫、良田萬頃、長命百歲、妻妾滿堂、百子千孫,確實是羨煞旁人。然而,傳道者指出他的生命有兩方面的遺憾,值得留意,作為警惕。

首先,傳道者用從未來過這個世界、未曾經歷過人生的艱難和困苦,及甚麼都不知道卻能享安息的「流掉的胎」,反映這人終日為錢財奔波勞碌,心裏卻沒有安寧(6節),是何等的遺憾!他即使擁有這麼多的福氣,但他「心裏卻不因福樂而滿足」(3b節)。原來此人有無窮的慾望,不斷追逐世上的事物,但「他的慾望卻總不知滿足」(7b節《思高譯本》)。世上一切東西都不能填補人內心的渴求,只有上帝才能填滿。人盲目追逐、戀慕世上的事物,很容易會墮入忘記上帝的陷坑之中。我們應要珍惜滿足所擁有的,不要覬覦別人的盤中飧,否則就會像《伊索寓言》中那隻狗,垂涎水中倒影的自己所銜着的肉,最後卻丟了已經到口的肉。知足常樂總是聖經的核心信念。

「又得不到安葬」(3b節《新譯本》)或說「又不得適當的葬禮」(《呂振中譯本》)是這位羨煞眾人者另一個遺憾。入土為安算是世人的卑微要求,風光大葬可說是富人財主的想法,然而,遺憾的是這家財萬貫的人卻未能如願以償。何故會如此坎坷悲慘呢?傳道者沒有明顯指出原因,或許子孫不孝,沒有按其意願而行,或許財主的墳墓被盜,甚至可能因政治動盪及社會變遷而墓地被清除等等。以色列人視「不得安葬」為天譴(參申二十八26;王十四11-13;耶二十二18-19),是上帝所懲罰的人。中國人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及善終)中的「善終」也就沒有他的份兒了。

傳道者觀察到追逐財富卻不曉得珍惜及趁機享用者的悲哀。智者愚者都面臨同一命運──死亡,分別就在活着時怎樣處理他們所擁有的。最後,傳道者說:「眼睛所看的比心裏妄想的倒好」(9a)。愛惜當前所看到擁有的,勝過心中終日奢求未必能實現的事物。人應抓緊眼前的機會,享受人生,因為死亡一旦臨到,就再沒有機會了。俗語說:「手中一隻鳥勝過樹林中的兩隻」。

思想:

傳道者並不否定人進步、力爭上游、追求財富。但他提醒我們要省察一生所摯愛、追求的目標是甚麼?甚麼是你最終進求的目標呢?

傳道者是勸人不要貪心,也不要輕生。你會怎樣珍惜你所擁有的呢?你會怎樣過這今生,以避免遺憾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