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 蒸氣人生
何啟明

經文:傳1:1-2

1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2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全是虛空。

傳道書開宗明義指出此書是傳道者的話語;傳道者(qōhelet)原意並非今天信徒所理解的「傳道人」,這個字帶有「集會中的主持人或在集會中說話的人」的意思。

我們在傳道書裏聽到兩種聲音,一個是傳道者的聲音,以第一人稱出現,而另一個是傳道書作者的聲音,以第三人稱表達。前者像一位講座講員,講論的內容從一章12節至十二章7節;後者被學者稱為「框架敘事者」(frame narrator),像講座的主持人或編輯,用引言(一1-11)和結語(十二8-14)框在傳道者演說的前後,形成一個三明治的結構。

框架敘事者沒有直接指出傳道者是誰,卻以隱藏的方式介紹他曾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1a節)。傳統認為這就是所羅門王,因他有無與倫比的智慧(一16)、無人能及的財富(二8)、眾多的僕婢(二7)、肉體享樂的機會(二3),以及廣泛的工程等(二4-6)。然而,「兒子」(bēn)在希伯來文也有「後裔」的意思;而曾在耶路撒冷作王的大衛的後裔,就不單是指所羅門了。此外,學者留意到書中用的語文和詞彙距離所羅的時代至少五百年,屬於被擄歸回後期的作品;再者,書中的傳道者不是以自己為王室的一員,而是以旁觀者和社會批判者的角度來看王室(參二2-9十16-20)。因此,近代學者均認為傳道書的真實作者是一位智慧教師,是在被擄歸回後召集會眾前來聆聽教誨的發言人。

這位傳道者或智慧教師劈頭直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全是虛空。」(2節)。傳道者一張口就直接宣告人生虛空,令人目瞪口呆,難以忘記。「虛空」(hebel)這個字貫穿全書,除第十章外,每一章都有出現,成了整本書的中心信息、全書的座右銘,令人難以忘記,也令人易於誤會,以為傳道者對人生的態度消極負面!其實,「虛空」這字原意是「煙霧」或「氣息」,要了解這個字的意思必須要從書內的「語境」(上下文)擷取。傳道者用這個字的意思豐富而廣泛,有「飄浮不定、沒有實質」的意思;有「短暫如一口氣、過後就消失」的意思;亦有「無法理解、荒謬、無可掌控」或甚至有「徒勞無功、白費心機」等的意思。

有學者認為將此字譯作「蒸氣」(vapor)最為貼切,因「蒸氣」非虛,也非空,而是多變的實體,在不同處境裏有不同的意思;它是可見、可摸、可嘗,甚至是有味道的,而同時又是短暫、不固定、不紮實、難以掌控及無定向的。正如書中提到的難以捉摸的賞罰律(參七15八14)、社會的污穢惡臭現象(三16-17四1)、財富不紮實(參五10)、享樂不能持久(參二11)、人生的短暫(參六12十一7-8),及無法掌控的衰老過程等(參十一8十二1)。因此,在「日光之下」的人生可說是「蒸氣人生」!

思想:

傳道者觀察人生精細入微。可是,他的觀察卻有自身的限制,那就是一切都是在「日光之下」的透視。求主給我們用另一個透視鏡,就是透過基督來看日光之下的萬事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