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 那把鑰匙
白茉妮

閱讀: 馬太福音11章25-29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章29節

基廷神父(Thomas Keating)在他的一本經典著作中分享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一名教師弄丟了家裏的鑰匙,便蹲在草地上尋找。學生們看見老師在找鑰匙都過來幫忙,但還是找不到。最後,有個比較機靈的學生問道:“老師,你知道自己是在哪裏弄丟了鑰匙嗎?”教師回答:“當然知道。我是在屋子裏弄丟的。”學生們驚呼:“那你爲什麼要在屋外找呢?”老師說:“很簡單啊!因爲這裏光線比較好。”

基廷在書中總結:“我們都弄丟了那把’與上帝親近,經歷上帝慈愛’的鑰匙。缺乏這種經歷,沒有什麼能讓人得到真正的快樂;有了這種經歷,幾乎什麼都能讓人快樂和滿足。”

我們常常忘記無論在人生的高峯或低谷,上帝一直是能滿足我們最深渴望的那把鑰匙。只要我們在正確的地方尋找,便會發現上帝就在那裏,祂會讓我們得着真正的安息。在馬太福音11章,耶穌感謝天父,不向聰明人而是向孩童顯明祂的旨意(25節)。隨後,祂邀請“凡勞苦擔重擔的人”(28節)到祂那裏得安息。

我們也可以像孩童一樣,效法耶穌這位“心裏柔和謙卑”(29節)的導師,到祂那裏得享真正的安息。上帝就在那裏,熱切地歡迎我們進入祂的家。


你曾在哪些錯誤的地方尋找滿足及快樂?

什麼能幫助你在上帝那裏得着平安?


慈愛的上帝,我常在看似耀眼的地方尋找滿足,

幫助我到禰面前得享真正的安息。

靈糧透視

軛是一種木製的挽具,可以把兩頭牲畜(通常是牛)套在一起耕種,減輕它們的重負。先知耶利米用“軛”比喻上帝的律法(耶利米書5章5節),也用來比喻向執政者降服歸順和受其奴役(27章8節)。後來,猶太拉比用“軛”來代表遵守律法的責任。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的律法師,極力將崇尚律法主義的猶太教這沉重的軛壓在百姓身上,使人受到奴役(馬太福音23章4節路加福音11章46節使徒行傳15章10節)。他們將摩西律法擴張成細如牛毛的613條禁令和命令。猶太人必須嚴格遵守包含諸多要求之“古人的傳統”(馬可福音7章4-5節,新譯本)。相反地,耶穌的“軛是容易的,[祂的]擔子是輕省的”,因這根植於祂的本質——“柔和謙卑”的心(馬太福音11章29-30節)。約翰一書5章3-4節告訴我們,對所有已經重生得救的上帝兒女來說,“祂的誡命不是難守的”。

沈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