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 並非如此
葛庭墨

閱讀: 路加福音23章49-56

還有一切與耶穌熟識的人⋯⋯,都遠遠地站着看這些事。—路加福音23章49節

一名男子追悼他英年早逝的朋友時說:“多麼希望結果並非如此!”這話道出人類亙古的哀痛。死亡令人震驚、受創。我們承受錐心之痛,想要挽回那不可能逆轉的結果。

渴望“結果並非如此”,或許貼切地形容了門徒在耶穌受難之後的感受。福音書對這段悲慟時刻的描述不多,但仍記載幾個忠心跟隨耶穌的人所採取的行動。

一位只敢在暗中相信耶穌的宗教領袖約瑟(參閱約翰福音19章38節),突然鼓起勇氣向彼拉多請求領取耶穌的遺體(路加福音23章52節)。試想將耶穌的身體從可怖的十架上取下,然後細心裹好準備埋葬,這需要多大的勇氣(53節)。再想想那些婦女的忠誠和勇敢,她們一直在受難現場伴隨着耶穌,直到祂被安葬在墳墓裏(55節)。

這些跟隨者並未預期耶穌會復活,他們正帶着悲傷嘗試接受耶穌已死的事實。這一章的結尾毫無盼望,只有抑鬱和哀傷,那些婦女們“就回去,預備了香料香膏”,好膏抹耶穌的身體。“她們在安息日,便遵着誡命安息了”(56節)。

然而,她們不知道安息日這天的歇息時間,正醞釀着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事件。耶穌將要做出人意料的大事,使死亡的結果“並非如此”!


當最糟的事發生時,你會轉向何處尋求慰藉?

你的生活如何表明耶穌確實復活了?


天父,當我思想耶穌從受死到復活

這段時間的事情時,我滿心感謝禰,

因爲祂已徹底除去罪對我的咒詛。

靈糧透視

羅馬人通常將被釘死在十字架的罪犯留在十字架上,任其屍體腐爛,供鳥類食用,尤其是那些因叛國罪而被釘死的罪犯,更是如此。這是要警告人們,若膽敢反抗羅馬,也會遭遇同樣的命運。耶穌被釘十字架受難後,緊接着就是安息日,而那個安息日是個大日子,因適逢逾越節/無酵餅節,於是猶太人的領袖要求彼拉多,將所有被釘十字架之人的屍體取下來(約翰福音19章31節)。那些被掛在木頭上過夜的屍體會玷污土地(申命記21章22-23節)。死者的家屬都不可以舉行體面的葬禮,乃是要將屍體無情地、隨意地扔到城外的墓地裏。這些未被埋葬的屍體會成爲飛禽走獸的食物,表示受到極度的蔑視和羞辱(詩篇79篇2-4節)。但因着亞利馬太人約瑟向彼拉多求取耶穌的身體,耶穌得以被埋葬在約瑟“自己的新墳墓裏”(馬太福音27章60節),那是一個財主從未用過的墳墓,這就應驗了以賽亞書53章9節的預言。

沈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