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 真正的盼望
柯貝爾

閱讀: 彼得前書1章3-9

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得前書1章3節

在1960年代初期,美國舉國上下都對未來充滿盼望,覺得前景一片光明。年輕的總統肯尼迪(John F. Kennedy)提出了“新疆界”、“和平工作團”,以及登陸月球的計劃。蓬勃發展的經濟,使許多人期盼未來的好時光能持續不斷。但不久後越戰升溫,國內局勢動盪,肯尼迪遭人暗殺,而原本樂觀的社會所接受的一些常態,也就此瓦解。持樂觀主義並不足以面對現況,隨之而來的是盼望的幻滅。

接着,在1967年,改革宗神學家于爾根 · 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在其著作《盼望神學》(A Theology of Hope)中提出了更清晰的觀點。我們所走的道路,並不是樂觀主義,而是盼望之路,兩者截然不同。莫特曼認爲,樂觀主義取決於當下的環境,但盼望卻是奠基於上帝的信實,而不受處境左右。

這樣的盼望從何而來呢?彼得寫道:“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得前書1章3節)。我們信實的上帝已經藉着祂的愛子耶穌,勝過了死亡!這個史上最偉大的勝利,使我們能超越單純的樂觀主義,並能在每一天與每個處境中,持守堅定、活潑的盼望。


不論你是比較樂觀或悲觀的人,

有哪些事情會使你憂心?爲何懷抱着盼望,

會比持樂觀或悲觀的態度都來得更好?


上帝啊,這個世界令人沮喪和迷惘,

有各種聲音試圖使我失去一切盼望。

求禰幫助我,讓我的心堅定地信靠復活耶穌

所賜的應許和大能,因祂是掌管未來的主。

靈糧透視

彼得前書1章3-12節的希臘原文,是個連續、單一的長句子。聖經學者麥克奈特(Scot McKnight)在《國際釋經應用系列:彼得前書》中指出,儘管這個句子很長,但“彼得的語法非常優雅”,深刻表達上帝的救恩之榮美,並指出在這個頌讚的長句中,每個部分都建立在前面的觀念之上。例如開頭3-5節的頌讚引發後續的宣告,即堅稱哪怕是在苦難中,我們仍大有喜樂(6-7節)。這種喜樂主要是在於我們終能得救的期望(8-9節),也就是眾先知所傳講並期待的救恩(10-12節)。

在這封信的開頭,彼得對上帝的稱頌讓我們看見,信徒起初得救、後得基業那榮美的光景。從始至終,一切都指向我們的救恩和上帝國度最終的實現。

韓傑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