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 第一代的山頭主義者
陳韋安

經文:約翰福音4:1-3

1耶穌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和施洗比約翰還多, (2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而是他的門徒施洗,)3他就離開猶太,又回加利利去。

今天我們來到約翰福音第四章。第四章是一個新的段落,有關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不過,今天要思考的幾節,卻是在第三章與第四章之間的轉折段落。

表面來說,這是交代耶穌地點轉移的段落——從第三章的猶太,到第四章的撒瑪利亞:撒瑪利亞這地點是第四章的關鍵。不過,有趣的是,經文卻主動交代了耶穌離開的原因:「耶穌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和施洗比約翰還多」。

這是另一個很諷刺的宗教現象,因爲牽涉了一個在旁邊觀看的第三者。本來,一切都非常美好:施洗約翰爲人施洗,爲的是要見證上帝兒子,爲耶穌基督作見證。「他必升高,我必卑微」。耶穌基督也接受施洗約翰的施洗,爲了盡諸般的義,耶穌基督也尊重施洗約翰的施洗。因此,施洗約翰與耶穌之間,本來就是純粹的屬靈關係。耶穌基督是上帝之道,施洗約翰是上帝之道的見證——正如約翰福音第一章所述說的。

不過,在他們之間,卻突然多了法利賽人的角色。他們標誌着宗教者的角色。他們在上帝的事情上添加了「人爲」的元素。他們看見的,不是上帝的光明,而是人的利益。他們看不見施洗約翰的謙卑見證,看不見耶穌基督的光輝。他們只看見宗教地盤的形勢!在他們眼中,只看見施洗約翰與耶穌基督的「受洗數字」。他們只有興趣批評「行家」之間的利益衝突。他們帶着有色眼鏡閱讀耶穌基督,他們詮釋耶穌基督爲搶地盤的人,他們是第一代的山頭主義者!

面對這班法利賽人,耶穌基督可以做甚麼呢?沒有。無論耶穌做甚麼,他都會被一種「宗教利益主義」的角度所理解。因此,耶穌甚麼也沒有做,他選擇離開。當然,我們知道,耶穌離開,是因爲相比起「宗教地盤」,耶穌更有興趣關心一個婦人的生命——撒瑪利亞婦人的生命。

默想:

你怎樣閱讀教會?你怎樣理解香港教會?對你來說,它是一個又一個地盤嗎?你會否也像法利賽人一樣,無論別人做甚麼,你都用一種宗教地盤的眼光來閱讀呢?好好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