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徒十一1-18
1使徒和在犹太的众弟兄听到外邦人也领受了神的道。2等到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礼的信徒和他争辩,3说:「你竟进入未受割礼之人当中,和他们一同吃饭!」4彼得就开始把这事逐一向他们解释,说:5「我在约帕城里祷告的时候,魂游象外,看见异象,有一块好像大布的东西降下,四角吊着从天缒下,直来到我跟前。6我定睛观看,见内中有地上四脚的牲畜、野兽、爬虫和天上的飞鸟。7我还听见有声音对我说:『彼得,起来!宰了吃。』8我说:『主啊,绝对不可!凡污俗或不洁净的东西从来没有进过我的口。』9第二次,有声音从天上回答:『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污俗的。』10这样一连三次,然后一切就都收回天上去了。11正当那时,有三个从凯撒利亚差来见我的人,站在我们所住的屋子门前。12圣灵吩咐我和他们同去,不要疑惑,还有这六位弟兄也跟我一起去,我们进了那人的家。13那人就告诉我们,他如何看见一位天使站在他家里,说:『你派人往约帕去,请那称为彼得的西门来,14他有话要告诉你,因这些话你和你的全家都可以得救。』15我一开始讲话,圣灵就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16我就想起主的话如何说:『约翰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在圣灵里受洗。』17既然神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神吗?」18众人听见这些话,就不说话了,只归荣耀给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使他们悔改得生命了。」
徒十一章可分开两个部份:上半部份(徒十一1-18)讲述彼得在耶路撒冷与信徒争辩的经过,内容基本上复述第十章所发生的事情,即是哥尼流与在他家中听道的人蒙上帝接纳的经过。下半部份(徒十一19-30)的焦点则转到安提阿的基督徒身上,特别提到巴拿巴往大数去找保罗一事。今天我们集中看上半部份的内容。
为什么有第十一章的出现?因为住在耶路撒冷、谨守割礼的信徒听到外邦人也领受了上帝的道,就等彼得上到耶路撒冷的时候与他争辩(徒十一1-2)。其实这段经文是可以省略的,或者用一两句话总结便可:「那些奉割礼的信徒与彼得争辩,经彼得解释明白过后就不说话了,只归荣耀给上帝。」路加为何要用18节经文复述事件一次?从使徒行传第一章开始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到,每当教会合一受到危害的时候,路加就会花一段经文去讲述教会化解的经过(譬如徒五1-11及六1-6),显示作者十分看重教会合一的问题。要化解弟兄姊妹之间的争辩,首先要有合一的精神。
第二个方面,要留意属灵领袖在化解一场争辩上所发挥的作用。越是严重的问题,就越需要有权柄的人站出来说几句话,给大家一些指引。当彼得就外邦人领受了上帝的道作出解释之后,众人听见这些话,就不说话了(徒十一18),彼得的话语权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为什么众人都听彼得的话,接受他的解释?因为他是耶稣基督拣选的使徒,所以说话有权柄。除了这个客观原因之外,相信彼得的生命见证才是叫众人服他的一个主观因素。彼得是一个怎样的使徒?看看使徒行传就知道,彼得是一个敢于站出来为信仰发言的人,就算面对官长的威吓,他仍然勇敢地说:「我们必须顺从上帝,胜于顺从人」(徒五29)。为了传讲基督的福音,彼得曾经被人监禁、被人围打。这些经验说明彼得是一个委身信仰、富有实战经验的人。彼得之所以有说话的权柄,除了拥有使徒这个客观的身份外,更重要是他有许多生命见证、为主受苦的经验。众人的信任与接纳,是用整个生命见证去赢取回来的。生命的真实性(authenticity)是领袖建立权柄与影响力的方法。
要化解争辩,除了领袖的说话得到大众认受之外,信众亦要对圣灵、对新的事物抱持开放的态度。留意在整个解释当中,彼得多次提到圣灵:「圣灵吩咐我和他们同去,不要疑惑」(徒十一12)、「我一开始讲话,圣灵就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徒十一15)、「我就想起主的话语如何说:『约翰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在圣灵里受洗。』」(徒十一16) 在整个解释当中,圣灵的工作与印证是上帝接纳外邦人的一个关键凭据。众人接受彼得的解释不是屈服在权柄之下,无可奈何,乃是他们对圣灵带来的新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没有这种开放的态度,相信无论彼得是谁,说得如何有道理都好,听的人还是拒绝接受的。从一开始就排斥既有想法以外的可能性,试问还有甚么可讨论、对话的余地呢?要解决争议,我们需要有合一的精神,需要有得到众人认受的领袖作出调停,最后还要众人对圣灵、新的事物抱持开放的态度。合一的精神、领袖的认受性和会众的开放性,是三个化解争辩的关键元素。
思想:
- 在化解争辩之中,为何坚守合一的精神是最重要的?困难在哪里?领袖的话语权从何建立起来?教会的属灵领袖如何夺回话语权?我们对圣灵和新的事物是否抱着开放的心?如何辨别新事物是从圣灵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