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 历史必成就上帝的应许
李文耀

经文:徒一15-26

15那时,有许多人聚会,约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在弟兄中间站起来,说:16「诸位弟兄,圣经的话必须应验。圣经中,圣灵曾藉大卫的口预先说到那领人来拿耶稣的犹大;17他本来算是我们中的一个,并且得了这一份使徒的职任。18这人用他不义的代价买了一块田,以后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19住在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这事,所以按着他们当地的话把那块田叫亚革大马,就是「血田」的意思。20因为《诗篇》上写着: 「愿他的住处变为废墟,无人在内居住。」 又说: 「愿别人得他的职分。」

21-22所以,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出入的整段时间,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一起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23于是他们推举两个人,就是那叫巴撒巴,又称为犹士都的约瑟,和马提亚。24众人祷告说:「主啊,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从这两个人中指明你所拣选的是哪一位,25去得这使徒的职任;这职位犹大已经丢弃,往自己的地方去了。」26于是众人为他们摇签,摇出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

承接上文,一15-26记载了一件发生在初期信徒当中的事情。由于犹大的背弃与离世,众人要为十二使徒另觅一人以替代他的位置。学者指出,这是新约圣经其中一段最难解释的经文。篇幅关系,我们集中思想两个问题:路加为何要把这个事件记载下来?究竟作用在哪里?

要解答两个问题,我们首先退后一步问:没有了这段经文会有何损失呢?这段经文主要讲到两个人物的遭遇,一个是出卖耶稣的犹大,另一个是代替犹大成为其中一个使徒的马提亚。没有了讲论犹大的这段经文有何损失?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路加在这里补充了马太福音的记述,那里指出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银子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由于祭司长和长老不愿收回这一笔流无辜人血的银钱,犹大就把它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祭司长看到,就用了那银钱买了窑户一块田,用来埋葬外乡人。在马太眼中,这就应验了先知耶利米所说的话(太廿七3-10)。路加的记载却省略了许多细节,当中只提到:「这人用他不义的代价买了一块田,以后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徒一18) 这一个补充资料却为后人造成不少困扰:究竟犹大真实地是怎样死的?福音书之间的记录是一致的,还是偶尔有出入?此外,通过使徒彼得的说话,路加也补充了按着当地的话,「亚革大马」就是「血田」的意思(徒一19)。

  从经文的铺排与发展看,这段经文的重点似乎不在补充资料上面。关于犹大的一段记录,我们是从彼得说的话中得知的,即是说,彼得为何说这话才是重点所在。彼得在信徒中站起来说这话究竟有何目的?按照经文的发展,我们清楚知道彼得说话之目的,乃是要从那常与他们一起的人中,推举一人来承继犹大的使徒职分(徒一22)。为什么犹大的职分必须有人替代呢?因为在彼得的眼中,圣经的话是必须应验的(徒一16),这个认定被放置在彼得整个讲论的开头,发挥着一个校正视觉的作用,正如徒一1-11对全书发挥指导作用一样:要真正知道历史事件的意义,就必须从「应验上帝的应许」这个角度去看。

若是如此,路加借着彼得的话要读者注意的,就是上帝的应许怎样在历史上得到延续和满足。不错,历史上充斥着许多人不可计算、控制的事,有谁可料到最接近耶稣的门徒中也有人起来要出卖他?然而,一切发生在历史里看似偶然的事,也不过是应验上帝说的话而已。这里,路加没有兴趣跟读者讨论复杂的神学、哲学问题—─犹大出卖主是出于个人自由的选择,还是一早在上帝的计划里被命定了?这是人类很想讨论、解决的问题,然而路加期望读者注意的仅是:人类历史从来没有离开过上帝的话语发展!就算是仔细到「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的事件,也都在广义上面应验圣经的话。「应许—应验」是昔日使徒用以理解历史事件的信仰角度,于是不断引用圣经去「证明」这件事和那件事是如何应验圣经的话:

因为《诗篇》上写着:「愿他的住处变为废墟,无人在内居住。」[引用诗六十九25] 又说:「愿别人得他的职分」[引用诗一0九8]

在今日的人看来,彼得的解释、讲法似乎有点硬着来,无论读者怎样看,也看不出诗篇六十九与「血田」的关系在哪里。这个正好说明使徒与我们的分别,在于他们总是能够在圣经里看到一些关联,是普通信徒所看不到的。严格来说,彼得不是要向听众、读者「证明」他的说法,乃是要他们简单地去接受这一个理解,这是一个信心的宣认,不是经过各种验证、推论所得的结果。在彼得的眼中,发生在犹大身上的事件应验了圣经的话语,并不是偶然的事。犹大的一段记载是重要的,因它说明了恶人的行动并不能破坏上帝的计划,而且恶人最终也会得到应有的报应。这是有信仰的人在观看人类历史时所要有的一个角度与视野。

路加记载犹大的结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带出马提亚这个后补人物。没有了犹大的记载,读者就不明白为何使徒要推举另一人去替补。可以说,一15-26的重点就在于推举马提亚。为什么要刻意记载这段经文?没有了这段经文可不可以?当我们继续看下去的时候,就会发现马提亚这个名字再没有出现在使徒行传之中(司提反、腓利反倒比他有更多的记载)。如此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路加为何在要在这里交代他的补选?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十二使徒」是上帝应许得到落实所必须有的一个记号。耶稣曾对门徒说:「我在试炼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们。我把国赐给你们,正如父赐给我一样,使你们在我的国里坐在我的席上吃喝,并且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路廿二28-30) 在耶稣的应许里,将来有份于上帝国并参与审判的人就是常和主耶稣同在的十二使徒。于是,他们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一起的人中另立一位」(徒一22),否则上帝的应许还是有一点缺失。马提亚的一段记载是必须有的,不在于这个人物对福音往后的扩展有多重要,乃在于它说明上帝的话语必定完全落实。众人为巴撒巴和马提亚摇签的行动,正好说明整个推举的过程完全由上帝掌控,使徒的拣选、补选是上帝应许得以落实的一个环节,于是路加有必要记载它。如此看来,一15-26的重点在于指出上帝说的话必须应验。无论是恶人的埋伏与破坏,还是义人的兴起与见证,一切都在上帝的掌管下被使用,来驱使人类历史朝向上帝国度的来临。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事,也不会阻碍上帝的旨意成就。路加在书卷开首记录这些事件,除了要为史实补充资料之外,更重要是藉此校正读者的视角,好让他们(及我们)知道用怎样的眼光去看教会历史。教会历史是圣灵的历史(一1-11),也是上帝的话得到应验的历史(一15-26)。

思想:

  • 发生在历史里的事情,无论好事恶事都跟上帝要成就祂的应许有关。这个认知对你有何提醒、鼓励?在上帝的国度里,原来有人会出局,有人会被补上。保罗曾如此说:「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们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战战兢兢。上帝既不顾惜原来的枝子,岂会顾惜你?」(罗十一20-21) 犹大与马提亚的经历对你又有何提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