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 當反對來臨時
大衛・耶利米博士

3月3日

[他們]滿心嫉妒,硬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毀謗。

使徒行傳 13:45

科裏·騰博姆對焦慮給出了一個強有力的定義。“憂慮”,她說,“是一種圍繞着恐懼中心旋轉的無效率思想的循環”。老讚美詩詩人、《奇異恩典》的作者約翰·牛頓提出了一種替代焦慮的方法—信心。他寫道:"如果主與我們同在,我們就沒有恐懼的理由。他的眼目看顧我們,他的膀臂護庇我們,他的耳朵聽着我們的禱告,他的恩典充足,他的應許永不改變"。

世界各地許多基督徒都承受着迫害的壓力,甚至在西方世界,反基督教情緒也日益高漲。我們生活在一個試圖恫嚇我們的世界中。我們褻瀆神明的文化與我們所傳達的基督徒的希望和愛的信息互相牴觸與對立。當我們作爲基督的信徒受苦的時候,對我們和神來說都並非無關緊要的。他看到、瞭解和關心。他與我們同在,我們必須永遠記得,他的眼目看顧我們,他的膀臂護庇我們,他的耳朵聽着我們的禱告,他的恩典充足,他的應許永不改變。

我們的盼望在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