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利恆之野地裏有牧羊的人,夜間按着更次看守羊羣。
納胡姆·泰特於1652年出生在一個愛爾蘭清教徒牧師的家裏。在三一學院學習後,納胡姆前往倫敦,成爲一名作家和劇作家。這是個需要艱苦的工作,在1692年,他被任命爲英國桂冠詩人。不幸的是,納胡姆並不擅長理財。他總是在破產的邊緣搖搖欲墜,1715年死在了一家爲債務人設立的機構裏。
然而,納胡姆·泰特留下了豐富的遺產。有一年聖誕節,他在研讀聖經時,將路加福音2:8-18寫成一首詩,描述伯利恆附近牧羊人看守羊羣的故事。他的詩成了一首頌歌,你可能在這個季節唱過:
牧羊人夜間看守羊羣 / 眾人都坐在地上 / 主的使者降臨 / 榮耀在四方閃耀。
就像泰特一樣,牧羊人是這片土地上最貧窮的人之一,但他們留下了多麼寶貴的遺產。我們的影響力和遺產並不取決於金銀或名望或財富,而是取決於傳遞歷史上最偉大信息而感到的喜悅:“ 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爲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