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 我們也可以成爲彎曲悖謬的世代
葉應霖

經文:腓二12-15a

12 我親愛的,這樣看來,你們向來是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裏,就是我現在不在你們那裏的時候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完成你們自己得救的事; 13 因爲是上帝在你們心裏運行,使你們又立志又實行,爲要成就他的美意。 14 你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 15 好使你們無可指責,誠實無僞,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

傳統的救恩論著重論證人的全然敗壞,否定人在救恩上有任何的功勞。腓立比書不關心以上的角度。保羅在腓二13 說:「因爲是上帝在你們心裏運行,使你們又立志又實行,爲要成就他的美意」。保羅不是在教主日學,不是在寫一個系統神學救恩論,他十分關心腓立比信徒有否積極配合上主的工作。縱觀歷史,原來上主子民不時未能配合主的工作。

腓二14,保羅暗引《舊約》裏,以色列人幾段反覆針對摩西及上帝的抱怨(γογγυσμός,發怨言):

到了瑪拉,他們不能喝瑪拉的水,因爲水是苦的;所以那地名叫瑪拉。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什麼呢?」 (出十五23-4)

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和亞倫發怨言。以色列人對他們說:「我們寧願在埃及地死在耶和華手中!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喫餅得飽。你們卻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 (出十六2-3)

...他們在利非訂安營,但百姓沒有水喝。百姓就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吧!」摩西對他們說:「你們爲什麼與我爭鬧呢?你們爲什麼試探耶和華呢?」百姓在那裏口渴要喝水,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爲什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以及牲畜都渴死呢?」摩西就呼求耶和華說:「我要怎樣對待這百姓呢?他們差一點就要拿石頭打死我了。」 (出十七1-4)

腓二15,保羅暗引《申命記》卅二5:

這乖僻彎曲的世代向他行了敗壞的事;因着他們的弊病,不再是他的兒女。(申卅二5)

建基於腓立比書的處境,我們就會明白保羅在此說的「彎曲悖謬的世代」),不是泛指整個不信的世界,亦非腓立比市中不信主的人。結合《出埃及記》的「發怨言」及《申命記》 「乖僻彎曲的世代」,保羅其實是在抨擊那些反對他的猶太人信徒領袖,其實就如《舊約》那些以色列人一般,是不順服上帝。自從上主從法老手中將以色列人救出來以後,祂的忠誠及不休止的公義,已不斷展示在以色列人眼前。然而,以色列人並未表現出信任和感激‧相反地,他們不斷就着水和食物等等的問題,向摩西及神發怨言,拒絕上帝的命令(出十六20, 28)及試探上帝(出十七2, 7;民十四22)。他們試探主,拒絕等侯祂的供應,質疑及挑戰祂理應爲以色列人提供更優質的環境。原來他們只願接受一位不給他們任何苦難的上主,一旦發生任何困難,就懷疑神靈已經離開他們了(出十七7)。爲上主而苦的情節,實在與他們的劇本太不協調了。這些乖僻彎曲的世代 ,只能死在曠野,不能進入應許之地。腓立比信徒要以他們爲鑑,辨識上主藉基督揭開的新世代。

我們的得救當然是出於上主的感動,但《聖經》從未忽視信徒每天向主擺上的心。事實上,比起「得救」,《聖經》的保羅似乎更關心人的「成聖」。或者我們根本不應將人的「得救」及「成聖」劃成兩個互不相干的階段,因爲這區分根本不是源自《聖經》。

思想:

我們一方面不能與上主的愛隔絕,但另一方面卻都不能倖免於失去起初愛心的危機。祂的美意,你看爲美嗎?

參考舊約以色列人的行徑,聖靈對你有什麼提醒嗎?這跟你是否願意爲福音付上代價,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