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結十七1-10
1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2「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家出謎語,設比喻,3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有一隻大鷹,翅膀大,翎毛長,羽毛豐滿,色彩繽紛;它飛到黎巴嫩,啄去香柏樹梢,4啄斷它頂端的嫩枝,叼到貿易之地,放在商業城中。5它又從這地取了一些種子,種在肥沃的田裏,栽於豐沛的水源旁,如種植柳樹。6它漸漸生長,成爲低矮蔓生的葡萄樹;樹枝伸向那鷹,根部在它下面。這樣,它就長成了一棵葡萄樹,生出枝子,長出枝幹。7「有一隻大鷹,翅膀大,羽毛多。看哪,葡萄樹從栽種它的苗圃向這鷹伸出根來,長出枝子,期盼從它得到澆灌。8這棵樹栽於肥田豐沛的水源旁,原是爲了生枝、結果,成爲佳美的葡萄樹。9你要說,主耶和華如此說:這棵葡萄樹豈能發旺呢?鷹豈不拔出它的根來,摘光它的果子,使它枯乾,連長出的嫩葉都枯萎了嗎?要把它連根拔除,並不需要費大力或動用許多人。10看哪,葡萄樹雖然栽種了,豈能發旺呢?一經東風擊打,豈不全然枯乾了嗎?它必在生長的苗圃中枯乾了。」
以西結書第十七章以兩隻大鷹及葡萄樹的比喻來說明西底家被擄的命運,第1-10節說明比喻的內容,而第11-24節便說明比喻的解釋。第2節採用了「出謎語」(ḥûd ḥîdāh)及「設比喻」(məšōl māšāl)這兩個字眼,前者曾被參孫採用來向公眾出謎語(士十四12-19),代表這用字有可能是在平民百姓中傳遞的用字,而後者卻可理解爲箴言(proverb)或先知的代言。既然第十七章的比喻是一種謎語,那麼有可能這比喻的內容早已在民間存在,以西結卻利用這民間的謎語來重組自己想表達的比喻。
比喻是這樣的:有一大鷹(巴比倫)來到黎巴嫩(耶路撒冷),把香柏樹梢擰去(與以西結一同被擄的約雅斤王),去到貿易之地(巴比倫城),並把葡萄樹的種子(西底家王)種在肥田裏,使它成爲矮小的葡萄樹(沒有殺傷力的結盟國)。之後,有另一大鷹(埃及)經過,葡萄樹(西底家)也轉向它,期望能夠發旺,可是葡萄樹最終受到耶和華的咒詛,會被大鷹拔出來,並會枯乾(西底家死在巴比倫)。
以西結運用這比喻來預言西底家的被擄與死去。西底家本身只是臨時的君王,而人們所盼望及認爲最正宗的君王就是約雅斤,而在約雅斤被擄巴比倫時,西底家便成爲猶大國的君王,臨時接管約雅斤的職務,理當安心管理。然而,西底家不滿足自己成爲巴比倫眼中的一個「低矮蔓生的葡萄樹」(6節),他對自己自身的處理沒有認識,便走向與埃及結盟,好讓他能成爲「佳美的葡萄樹」(8節),這種由「矮小的」到「佳美的」的野心,成爲西底家由巴比倫轉向埃及的主要動機。西底家「伸出根來,長出枝子」(7節),期望得到埃及的眷顧,並在整件事上沒有尋求耶和華,也不滿足於在巴比倫之下的一個小國的安排,心高氣傲,便成爲西底家滅亡的原因。
思想:
人在高位,甚至成爲君王,所需要的不一定要名成利就或再創高峯,而是那種默默守護別人的耐心,西底家那種由「矮小的」到「佳美的」的野心如何成爲我們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