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 空手而歸
簡恩德

閱讀: 路加福音15章17-24

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路加福音15章20節

瑞明和朋友相約一起享用早餐,到了現場竟發現自己忘記帶皮夾,這讓他感到很尷尬,甚至打算什麼都不要吃,或只喝點飲料。一直到他朋友花了些工夫說服他,他纔不再堅持。他們一起享用餐食,他朋友也很樂意幫他付帳。

也許,你也經歷過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或者需要接受別人的幫助或贈予。我們自然會想要支付自己的花費,只是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謙虛地接受別人慷慨的贈予。

路加福音15章17-24節,當小兒子盤算着該對父親說什麼時,可能想到的是某種形式的償還。正如他想對父親說:“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爲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僱工吧!”(19節)當成僱工?他父親可沒有這種打算!在他父親眼中,他是迷途知返的愛子,因而被父親擁抱與親吻(20節)。這是一幅多麼偉大的福音畫面!它提醒我們上帝藉着耶穌受死,表明了慈愛的天父張開雙臂迎接空手而歸的孩子。有位詩歌的作詞者這樣表達:“兩手空空到主前,只有依緊十架邊。”


耶穌已爲你付清罪債、赦免你所有的罪,

這讓你有何感受?如果你尚未接受赦罪之恩,

是什麼阻止你接受這份透過耶穌而賜下的恩典?


天父,請幫助我歡喜領受

禰藉着禰的愛子耶穌所賜的饒恕。

靈糧透視

路加福音15章20節的“慈心”一詞,源自希臘文的動詞splanchnízomai。該詞的名詞形式是指“大腸或腸子”,一般泛指內臟器官,比如心臟、肺臟和肝臟。在使徒行傳1章18節,這個詞被用來描述猶大之死,說他的“腸子都流出來”。

古希臘詩人認爲“大腸”是人類較爲強烈情緒之所在,而希伯來人則將其視爲恩慈和憐憫等情感的源頭。在新約這個動詞常是指從內在的憐憫之情,帶出外在的善行義舉。在福音書中,耶穌的憐憫促使祂醫治病人(馬太福音14章14節),並餵飽眾人(15章32節)。我們從路加福音15章看到,憐憫之心促使這位父親跑去迎接兒子回家。正如20節說:“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簡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