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還有一點:「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7各人要隨心所願,不要爲難,不要勉強,因爲神愛樂捐的人。8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做各樣善事。9如經上所記:「他施捨,賙濟貧窮;他的義行存到永遠。」10那賜種子給撒種的,賜糧食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11你們必凡事富足,能多多施捨,使人藉着我們而生感謝神的心。12因爲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使許多人對神充滿更多的感謝。13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宣認基督,順服他的福音,慷慨捐助給他們和眾人,把榮耀歸給神。14他們也因神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身上而切切想念你們,爲你們祈禱。15感謝神,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
在結束整個勸導收信人要辦成捐助一事的段落之前,保羅作出一個補充:「還有一點:『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九6) 原文的意思不是加多一個勸導或理由,乃是就着上文的說話再講得清楚一點──「這點我要說明」(新漢語)。保羅在九5提到,那三位被派到哥林多教會的弟兄,有責任幫助他們把曾應許的捐款預備妥當,好顯出他們所捐的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就着樂意和勉強的問題,保羅還有一些話要講。九7再提醒他們:「各人要隨心所願,不要爲難,不要勉強。」可見話題是延續着的。其實意思都很簡單,究竟保羅還要補充甚麼呢?九6是一個引言:「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裏,保羅用了一個有關農作物收成的隱喻(metaphor),主要帶出「多種的多收」這個精神。當然,保羅不是說多種的到最後必定多收的因果關係,因爲現實上許多人都明白到,收成如何是有好多因素影響的,不單是種了多寡的問題。不過,種的數量也是一個考慮因素,少種的就不能期待多收了,正如學生少讀書就不能期待考試有好的結果。當然,這是指到一般的情況,現實中,有學生少讀書也能獲取很好的成績。箴言、格言之類的提醒,通常都是應用在一般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於是,人若要有豐足的收成,今天就要努力多種了。究竟保羅用這個隱喻想講甚麼?在捐助一事上,哥林多信徒要期待的收成又是甚麼呢?
很明顯,保羅不是在鼓吹功利主義的態度──我慷慨捐助,是爲了將來得到有利於我的回報。保羅在信中就強烈反對人以功利的心態去事奉上帝:「我們不像許多人,把上帝的道當商品販賣,而是由於真誠,而是受命於上帝,在上帝面前憑着基督講道。」(林後二17) 基督徒做任何有關宣講福音的事情(講道與捐助也是宣講行動的一部分),都不是爲了賺取個人利益,乃是出於真誠地迴應上帝的吩咐。聽命勝於獻祭(撒上十五22),這是一個事奉者最當有的精神和態度。是以,「多種的多收」主要不是爲了事奉者多得甚麼好處,而是福音因着人的付出得到廣傳,上帝的名字也就被更多人高舉和稱讚了。這個理解符合保羅在九12-13作出的解釋:「因爲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使許多人對神充滿更多的感謝。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宣認基督,順服他的福音,慷慨捐助給他們和眾人,把榮耀歸給神。」可見,多種的益處最終落在「上帝得更大的榮耀」一事上。保羅藉此提醒收信人,也提醒我們,樂意捐助是一件美事,因爲得到幫助的人會知道捐助者的信仰,從而認識他們所順從和敬拜的上帝。這個理念亦反過來堅固、強化捐助者那個樂意的心。如此,樂意與喜樂是相關的,兩者都因看到上帝的作爲、上帝的榮耀而在人的心中出現。人有喜樂,自然也捐得樂意。
在這個認知下,保羅也提到「多收」在信徒身上的意義──「上帝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做各樣善事。」(九8) 這一節經文的重點在「能夠做各樣善事」上。上帝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加給信徒,目的主要不是爲了他們在世上享福,乃是加添他們繼續做各樣善事的能力,如此,「多種的多收」就指到在上帝的恩典下,基督徒可越做越多的善事出來。這樣就解釋了爲何馬其頓眾教會在極度的貧窮中仍可做出超過了能力的捐助(八2-3),因爲他們的焦點不在自己僅有的財產上,乃是憑信心看到上帝有豐足的恩典。「那賜種子給撒種的,賜糧食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九10) 於是,「多種的多收」也指到信徒在賙濟貧窮的善事上可以得到更多力量,以致收取更多從仁義而來的果子。「你們必凡事富足,多多施捨。」(九11) 這是保羅的確信,這個確信來自他對上帝的深入體會──感謝上帝,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九15)
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的恩典、恩惠和恩賜(在原文是同一個字,χάρις)。八1與九15都提到「上帝的恩典」,把整個段落包括起來,前呼後應。捐助是顯出上帝有莫大恩典的行動,不單受助者看到上帝的恩典,捐助者也同時經歷到上帝的恩典。在上帝的恩典下,貧窮、患難並不構成人樂意去捐助的阻礙,因爲上帝必使信靠祂的人凡事富足,能多多施捨。「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在捐助一事上,上帝最終得到更多人的感謝,而捐助的人亦從上帝那裏得到更多的祝福,能多做各樣的善事。八13提出均勻(equality)的原則,這裏則提出豐裕(affluent)的觀念,都是跟經濟學所講的東西截然不同。經濟學講的,是在匱乏中的均衡;基督教講的,卻是在豐裕中作出互相補足的行動。兩者看事物以致作選取的態度之所以不同,在於大家的信仰有根本性的區別。基督徒從不只是從物質和現實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基督徒先看上帝的恩典,然後再作出相應的行動迴應。
思想:
在捐助一事上,究竟上帝多收甚麼?人也會得到些甚麼呢?我是否對上帝的恩典有信心,相信基督徒凡事富足,能多多施捨呢?人怎樣可以有多一點樂意施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