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主都知道
法蘭斯.貝克(Frans Bakker)

因爲他知道我們的本體。

——《詩篇》103:14

我們必須說,生活中的許多事並不像我們所期望的那麼好。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他不是我期望的那個樣子”或者“事情並沒有像我希望的那樣發展”。即使是一個上帝的孩子,也可能讓他人失望。他會讓世人覺得失望,因爲世界期望上帝的孩子是完美的;他也可能讓他的基督徒同伴失望,上帝的孩子們越多在一起彼此相處,就會越多看到各自和對方身上的弱點與短處,而他們內心隱祕處還沒消失的驕傲和自負也就變得越發清楚。

但是,讓一個上帝的孩子最失望的人是他自己。他越深挖掘自己的內心,就會發現越多讓他憎惡的事。這對聖潔的人而言尤其如此,或者更確切地說,最聖潔的人是對自己最失望的人。他的失望如此之深,以致有時會疑惑,在自己的心中,是否真的有新生命發芽成長。他對自己失望到一個地步,甚至認爲上帝不會再願意跟他相處。

但是上帝從來不會對祂的孩子失望。那是因爲祂知道他們的本體。當祂將他從黑暗中救拔出來時,當祂在他心中充滿了聖潔的渴望時,祂也知道他仍然是邪惡的,並會繼續如此。祂知道大衛會犯下大錯,祂知道彼得會否認祂,祂知道沒有什麼好東西能從祂的子民那裏出來。所以,上帝的孩子永遠不會讓上帝失望,因爲上帝認識祂的孩子。祂在他認識自己之前就認識了他。如果不是這樣,每一天,他就會讓上帝再次失望。那樣的話,上帝也會厭棄他,切斷跟他的任何聯繫。畢竟,他本來就不配。

想象一下,如果上帝跟祂的孩子開始一段關係時,以不讓祂失望爲條件。上帝的孩子懷着起初的愛,也認爲自己永不會做任何違揹他天父旨意的事,他心裏火熱地渴望按照祂的誡命來生活,他不會選擇只遵守一些誡命,他想要全部遵守。上帝的孩子會像彼得一樣說:“我願意爲你捨命。”(約翰福音13:37)但他最終卻對自己如此失望:還有如此多的自愛,引導他遠離主的道路;還有許多的軟弱,停留在他意識的深處。如果一個上帝的孩子要滿足不讓上帝失望的條件才能與上帝相交,那麼他已經無數次地犯罪違約,而脫離這種相交。但是主知道祂的孩子。因爲主知道他的本體,所以上帝的孩子永遠不會讓上帝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