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得飽足。
這個世界充滿了如此繁多的飢渴。這並不是對追求身體得到滋養的飢渴,而是在心靈感知上的不滿足。人們在重壓下非常渴望得到安慰,一個病人渴望健康,一個孤獨者渴望愛,一個驕傲的人渴望尊榮,一個崇尚享受的人渴望更多的享樂,一個貪婪的人渴望擁有財富。即使他們得到了所渴望的,但是否真的滿足卻值得懷疑。很大的可能是,他們的渴望將繼續燃燒在心中,以至於仍然被自己的慾望所折磨。這是因爲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將永遠找不到完全的滿足。
但有一種渴望會將人引向永恆的滿足,那就是對公義的渴慕。什麼是公義呢?公義就是那讓人能站在上帝面前的。那些飢渴的人缺乏站在上帝面前的能力。如同沒有食物和飲料的人會死一樣,一個沒有公義的人也會滅亡。如果他沒有被公義充滿,他將會永遠滅亡。在他自己身上,只能發現跟公義相對立的存在——邪惡——這就導致罪咎的靈魂走向了死亡。他自己什麼都不能做,除了不斷增加所揹負的罪債。他只能加重自己的罪,增多自己的惡。
他所穿戴的罪的衣服一天比一天骯髒,他知道上帝太聖潔,不會跟不潔之人相交。但他能從哪裏找到一件潔淨的衣裳,讓自己可以穿上而站在上帝面前呢?也許他常常努力洗淨自己的衣服,但當他正在洗掉一個罪時,另一個罪又冒了出來;也許他想要用自己的義來遮蓋自己的罪,但當他想要站在上帝面前時,那件自義的袍子卻被撕成了碎片。所有這些自我潔淨和自我提升的瘋狂企圖,都只能讓他變得更加飢渴難忍。
然而,那些飢渴慕義的人卻被稱爲是有福的。他們稱自己是悲慘的,但基督稱他們是有福的。他們的有福不是因爲他們的飢渴。他們不會用自己的飢渴需要來交換這個世界所有的財富。他們仍然寧願選擇自己的悲慘生活。但他們不能切斷這飢渴而生活,他們不能平息自己靈魂的渴慕。他們的飢渴沒有讓他們蒙福。他們被基督宣告爲有福的,是因爲他們的渴慕將會得到飽足。他們稱自己是悲慘的,是因爲他們除了看見自己的需要之外,什麼也看不見。基督稱他們是有福的,是因爲祂能透過這樣的人成就祂的救恩。基督正是在等待這樣缺乏一切的人;他們自己不能把公義給予自己,惟有基督用祂的公義來滿足他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