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長)求他說:“主啊,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裏,甚是痛苦”……耶穌對跟從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
在《馬太福音》第8章,我們讀到一個羅馬百夫長的故事,他沒有爲自己禱告,而是爲別人禱告。“主啊,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裏,甚是痛苦。”我們知道他的禱告被應允,是因爲他的僕人得到了醫治。但百夫長也得到了更好的回報:透過他爲僕人的祈求,祂以一種偉大的信心跟基督連結在了一起。他的關注並不在於自己,但因爲向耶穌祈求,他自己也得到了祝福。他說自己是不配的。“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他是爲他的僕人而來,他將自己放在背景中而非前臺上,所以他從沒想過基督會讚揚他的信心。但他的事辦到了,他的僕人被醫治,他自己也被稱爲蒙福的。這個代求者得到了更好的。他接受到的祝福,是遠比他僕人的健康更美好的禮物。
這不是一個讓我們感到羞愧的教訓嗎?我們總是忙於關心自己,照顧自己的需要。當然,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必須如此。我們必須特別照顧自己屬靈的需要。如果我們靈魂的需要從來沒有驅使我們轉向上帝,那就是一個永遠的錯誤。照看我們日常的生活需要也是好的,每個人都可以帶着自己的需要走向上帝;我們的靈魂必須得救,這種需要必須是個人性的。但這裏仍然有一個讓我們羞愧的教訓,因爲我們可能太忙於關心自己了。這不是也可能成爲屬靈黑暗的原因嗎?百夫長被光照,看清自己的狀況,是因爲他將別人的需要帶到了主的面前。如果他不顧僕人的痛苦不幸,他也就會錯失遇見基督的寶貴機會。代求是屬靈生命的果子,而救恩在屬靈生命中是個人性的經驗。
羅馬百夫長爲他人禱告。他爲之代求的人,職位並不比他更高,那是他的僕人,只是一個普通的士兵。爲那些在人眼中位高權重的人禱告是好事,只要我們不要忘記爲那些被輕看的卑微之人禱告。如果只爲重要的大人物禱告,我們就會落入自我感覺良好的危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