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依着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許多人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擁有神聖的憂愁。保羅在這句經文中描述出神聖憂愁的美好特徵。這種憂愁將人引向悔改。悔改由三件事組成:厭惡罪、自我鑑察、迴轉歸向上帝。
厭惡、尋求和迴轉是真悔改的三個特徵。悔改是治死老我,是恨惡罪,是因罪憂傷,是從罪逃離,真悔改也是在一種新生活中重生。真悔改如同一對秤坨:當老我的天性被壓下去時,新人的性情便會得到提升;而老我有幾分佔了上風,新人也就會往下滑落幾分。
保羅說:“因爲依着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悔改不是捆綁或奴役。沒人曾經爲悔改後悔。那些認識這種真悔改的人都讚美上帝,因爲這悔改是發自內心的,是被上帝的愛所激發的。那些跟路得一樣,說“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的人,從來沒有後悔過。《希伯來書》11章15節說:“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但他們從來沒有這樣做。他們根本不想回去。他們和摩西一樣,寧願選擇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譯註:參希伯來書11:25)。
我們必須再說說這悔改的生活:悔改不僅是一件關乎現今存在的事,更是一件關乎不斷改變的事。沒人能夠說:“我已經完全地歸信了,我已經在屬靈上達到了我應有的地位。”不,這是關乎改變的事,悔改是不斷進行的,它將持續貫穿一個人的一生。特別是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歸信基督的人,將會擔憂自己沒有達到所渴慕的歸信水平。
你是否認識這種神聖的憂愁?這種憂愁生髮出沒有後悔的悔改,以致得救。你是否想知道這種憂愁是真實的嗎?問問你自己,你的憂愁把你帶向何方?你是否有一種因罪而有的憂愁?你是否有發自內心的對上帝的深愛?你的生活是厭惡罪、自我鑑察並回轉歸向上帝的嗎?如果你還沒有這種神聖的憂愁,那麼就仍會因爲內在的罪而在生命中經歷許多屬靈的衝突和掙扎,但是那種憂愁將不會伴隨一種對上帝真實的愛。求告上帝吧,就如同詩人在《詩篇》86篇11節所說:“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我要照你的真理行。求你使我專心敬畏你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