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世俗的憂愁
法蘭斯.貝克(Frans Bakker)

7月1日世俗的憂愁

因爲依着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哥林多後書》7:10

所有人都會經歷憂愁。因爲罪的緣故,人從伊甸園被驅逐出來。天堂的大門在我們身後關閉,在我們的生命中用大寫的字母雕刻下一個詞語:“憂愁”。從此,災難、疾病、逆境、掛慮、煩惱和悲哀穿堂而過,成了我們的人生常客。的確,生活不總是快樂的。

《海德堡要理問答》的聲明很正確,今生是一個流淚谷。是的,甚至當今的哲學家也將生活描繪成黑暗憂傷的。幾乎在他們著述的每一頁上,我們都能讀到人類的存在總有各樣的焦慮、厭惡、絕望、死亡、麻煩和顧慮。他們說,人生不過就是通向死亡的路。看哪,即使在我們這個奢華享樂的時代中,就算世俗的人也談論憂愁。

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疲乏、悲哀和破碎的雄心。眾多的苦難在發生!人們默默地爲個人的事傷痛,其他人卻對此一無所知。最深的苦難可能是在無言中承受的,人們內心的想法並不會寫在他們的前額上。許多人心中的傷痛,常常就藏在他們的歡笑聲之中;甚至在滿足的假象背後,憂愁仍然揮之不去。

事實上,有兩種憂愁。一種是世俗的憂愁,一種是神聖的憂愁。神聖的憂愁不同於世俗的憂愁。讓我們看看以掃的例子。他的憂愁是一種世俗的憂愁。以掃非常憂愁。他已經成年,強壯、粗野,卻跪在他父親面前哭得像個孩子一樣,因爲他失去了本來屬於他的祝福。“我父啊,”他說,“求你也爲我祝福。”(譯註:參創世記27:34)以掃很憂愁,但這是一種世俗的憂愁。以掃不關心上帝的事,他不知道只有上帝才能賜下所有的祝福,他只關心自己的世俗福祉。他的關切不是爲上帝,而是爲上帝的禮物。這是一種世俗的憂愁。

亞哈王也憂愁,因爲他不能得到拿伯的葡萄園。他的憂愁如此強烈,以至於他無心工作,只能被怒氣驅使,不計代價地想要得到那因得不到而讓他憂愁的東西。這也是一種世俗的憂愁。

拉結也是憂愁的,她的憂愁如此深沉,甚至拒絕受到安慰。她的憂愁是因爲她沒有孩子。“你給我孩子”,她對雅各說:“不然我就死了。”(譯註:參創世記30:1)這也是一種世俗的憂愁。

如果你將祝福給以掃,他會滿足;如果你將葡萄園給亞哈,他的淚水就會擦乾;如果你將孩子給拉結,她就不再憂愁了。這都是世俗的憂愁。世俗的憂愁讓人流下的淚水,也能用世俗的東西來擦乾。當興盛代替了災難,健康取代了疾病,世界就會滿足。世俗的祝福就是他們的滿足。這是一種世俗的憂愁。

但是神聖的憂愁是另一個不同的故事。神聖的憂愁催生的淚水,不能被世俗的事擦乾。神聖的憂愁是一種尋求上帝的憂愁,是對主的渴望。這是一種蒙上帝喜悅的憂愁。上帝記念這樣的憂愁,並把他們的眼淚裝進祂的皮袋裏(譯註:參詩篇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