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七19-27
9他們要把銀子拋棄在街上,看金子如污穢之物。正當耶和華髮怒的日子,金銀不能拯救他們,不能滿足食慾,也不能使肚腹飽滿,反倒成了自己罪孽的絆腳石。20他們用所誇耀華美的妝飾製造可憎可厭的偶像,所以我使他們看它如污穢之物。21我必將它交給外邦人爲掠物,交給地上的惡人爲擄物;他們要褻瀆它。22他們褻瀆我寶貴之所,強盜也進去褻瀆它。我必轉臉不顧以色列人。23「要製造鎖鏈;因爲遍地都有流血的罪,滿城都是殘暴的事。24所以,我要使列國中最兇惡的人前來佔據他們的房屋;我要止息殘暴人的驕傲,他們的聖所也要被褻瀆。25毀滅來到;他們求平安,卻沒有平安。26災害加上災害,風聲接連風聲;他們要向先知尋求異象,但祭司的教誨、長老的謀略都必斷絕。27君王要悲哀,官長要披絕望爲衣,這地百姓的手都發顫。我必照他們所做的待他們,按他們所應得的審判他們,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本段延續了有關「耶和華的日子」的主題,但轉用另一個角度來描述,就是耶和華要除滅以色列民一切宗教的行爲與敬拜的偶像。到底以色列民正在進行怎樣的宗教?
首先,以色列民的宗教行爲涉及拜偶像(19-22節),他們用金子、銀子、華美的妝飾來製造偶像。即使這些名貴的金屬何等美麗,在神眼中卻看爲是「污穢之物」(19、20節)。經文更指出當耶和華忿怒的日子要臨到時,以色列民一直以來所倚靠的金銀都不能拯救他們,不能在耶路撒冷被圍困、饑荒出現時爲他們帶來食物(19節),這不僅顯出偶像的無能,更要指出這些偶像成爲以色列民罪孽的絆腳石。原來,以色列民的宗教行爲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有求必應」,偶像與敬拜者之間是利益的關係。當以色列民在危難時,他們便尋求他們的偶像,可是在耶和華的日子來到時,這一切「有求必應」的宗教都要被除滅,拜偶像的人得不到任何平安與利益。
第二,以色列民宗教的行爲是假冒爲善的(23-27節),以色列民一方面向先知尋求異象及向祭司尋求教誨,也向長老尋求謀略(26節),他們表面上沒有放棄對耶和華的信仰,可是他們把這個信仰宗教化,作爲他們保持表面敬虔的方法,背地裏卻做盡惡事,包括流血的罪、殘暴的事、驕傲、褻瀆聖所等等(23-24節),他們利用宗教來包裝這些不公不義的事,表面化的生活成爲常態,以致他們尋求表面化的平安(25節),卻沒有真正的平安,因爲受欺壓的人甚多。所以,神要斷絕一切從先知、祭司及長老而來的宗教虛幻(26節),並使他們受到應得的審判(27節)——神要除滅假冒爲善的宗教。
思想:
敬畏耶和華不是宗教,是一種盟約的關係與真誠的信仰,這信仰主導以色列民的生活言行。信仰不是我們用來謀求利益的手段,也不是我們用來獲取別人讚賞的生活方式,而是神與人之間的盟約關係。然而,人很容易把信仰宗教化,利用神來爲自己謀求利益,保持「有求必應」的品牌,好讓聖所得到更豐厚的收入,人也會利用宗教表面化的行爲來爲自己貼金,甚至爲本來不公不義的事開脫,注入冠冕堂皇的宗教理由,做盡惡事的同時,還在表面包裝上宗教的糖衣。試想一下,我們所相信的是宗教還是耶和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