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開了裂口,吞了他們[指大坍與亞比蘭]和可拉,可拉一夥人也一同死亡。當時火吞滅了二百五十個人;他們就成爲鑑戒。然而可拉的眾子沒有死亡。……亞倫生拿答、亞比戶、以利亞撒、以他瑪。拿答、亞比戶在耶和華面前獻凡火的時候死了。利未人中,凡一個月以上所有被數的男子,共有二萬三千名。他們沒有數在以色列人中;因爲在以色列人中,沒有分給他們產業。
「然而可拉的眾子沒有死亡」,這句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古代以色列,要違逆家長的意志需要多麼大的勇氣,但是在可拉黨對摩西及亞倫的叛逆中,可拉的眾子卻選擇不與父親同調,他們也因此沒有與可拉一夥人一起滅亡。摩西在解釋律法時強調:「不可因兒子處死父親,也不可因父親處死兒子;各人要因自己的罪被處死。」(申二十四16)
同樣,亞倫沒有因爲兩個兒子拿答、亞比戶的罪受到牽連,他另外兩個兒子以利亞撒和以他瑪也沒有因爲兄弟犯罪而遭刑罰。亞倫的後裔繼續擔任祭司,而可拉的後裔則以音樂事奉,帶領百姓敬拜主(代上六38)。
歷史上,利未支派在幾次關鍵時刻,都選擇與衆不同的道路,站在神那一邊。像金牛犢事件,所有利未人迴應摩西的呼籲,與神一同對付罪惡(出三十二26)。而在巴力.毗珥事件中,非尼哈更勇敢出面,刺死帶頭犯罪的西緬支派首領心利(民二十五7)。
雅各在臨終祝福時表達他的忿恨,西緬和利未不得像其他兒子那樣分配地業,而要散居在以色列中(創四十九7)。這位父親的預言,帶來開放的歷史。兩兄弟的抉擇使這預言有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西緬支派後來在歷史舞臺上漸漸消失。摩西在祝福十二支派時,獨漏西緬(申三十三章)。約書亞分配土地時,西緬支派只能夠從猶大支派的地業中分得幾座城(書十九9),後來更完全被猶大支派收納。利未支派雖然也未能分配地業,然而他們代替以色列各家的長子事奉神,「事奉神」本身就成爲他們最蒙福的產業。
思想:
一次的犯罪不是永遠的隔絕,祖先的預言,也非命定的結局,而是開放的選項。人可以選擇像西緬支派一樣繼續犯罪遠離神,或是像利未支派一樣,關鍵時刻選擇站在神這邊,以神之好惡爲自己的好惡,至終贏得事奉神作他們的產業與最大的福分。面對今日關鍵時刻,您要作怎樣的抉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