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依着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 ——《哥林多後書》7:10
我們所有人當然都知道什麼是憂愁。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流着憂愁和悲傷的眼淚,更不用說那些藏在心裏不爲人知的哀傷,那是在孤獨中產生的隱藏的憂愁。然而,在憂愁和神聖的憂愁之間,有着巨大的差異。並不是所有的憂愁都是因上帝而生出的憂愁,也有一種因世界而生出的憂愁。爲那種憂愁所流的眼淚,會因這個世界所給予的滿足而被擦乾。那是拉結的憂愁。她是如此憂愁,甚至拒絕受安慰,因爲她沒有孩子。但只要給拉結孩子,她的憂愁就消失了。 依着上帝的意思憂愁是不同的。在這種憂愁中,可能有上千種不同滋味,但其實只有一種真正的憂愁,就是依着上帝的意思憂愁。約伯失去了很多,但在所有的失喪之中,他實際上失去的只有一件,因爲他呻吟說:“造我的上帝在哪裏?他使人夜間歌唱。” (約伯記35:10)神聖的憂愁不會因屬世的事物而受安慰。靈魂的眼淚只能被主自己擦乾。這種憂愁有自己所指向的對象,而這對象超越了這個世界。所有的憂愁中都有空虛,彷彿缺少了某種東西。而只有上帝自己才能填滿這空虛。 神聖的憂愁不是因天堂而生出的憂愁。它不是尋求天堂,而是尋求上帝。即使你對這因上帝憂愁的人說,他將會逃脫罪的懲罰,在他臨終之時也沒有什麼可以懼怕,他那神聖的憂愁仍不會被拿走。因爲一個擁有神聖憂愁的人,不僅是爲了死時的平安需要一位上帝,也是爲了能真正地生活,需要一位上帝。 神聖的憂愁是一種因爲沒有上帝而引起的憂愁,也仍然會因爲沒有上帝而繼續憂愁。這是一種不能放開上帝的憂愁。那些如此憂愁的人,寧願在上帝的腳前滅亡,也不願離開上帝恩典的寶座。這是一種他們不願用世界一切幸福來換取的憂愁。這是一種生出悔改的憂愁,不是後悔。因爲依着上帝的意思憂愁,也是一種關乎他們生命的憂愁。他們憂愁是因爲罪,當罪開始帶來痛苦時,他們不能繼續按自己的方式行事爲人。他們如同一個浪子轉回,厭惡罪,認識到自己的不幸,並堅決地轉向上帝。 如果一種憂愁不能生出導向救恩的悔改,並且只有後悔,那就不是依着上帝的意思憂愁。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抱怨,但我們的問題是:“所有這些憂愁將我們帶到何處去呢?”在這種憂愁和救恩之間,上帝的話語清楚地指明瞭悔改的道路。這是真憂愁的果子。在一個人的生命中,真憂愁總會生出悔改,無論是第一次的,還是更新過的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