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
只要罪存在,就會有苦難。罪引起苦難。當我們說罪是痛苦憂傷的時候,我們是在揭示苦難的根源。對於正在受苦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上帝自己的話能帶給他們更好的安慰:“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
不要以爲這命令是明顯的或者是容易的。禱告意味着帶着我們的憂傷痛苦來到上帝的面前,而這通常是我們所做的最後一件事。在我們最終來到祂面前,將我們的需要告訴祂之前,我們都是先從其他許多管道去尋求安慰。我們本應做的第一件事,變成了我們最後的手段。
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嗎?他不該抱怨,他不該爲自己感到遺憾,他不該咒詛自己的生命,他不該在他人身上尋找錯誤,他不該轉移注意力追尋罪中之樂,他不該太悲觀,他不該挑戰天堂;但是——他該禱告。他該屈膝跪在上帝面前,他該在上帝面前謙卑自己,因爲他的不幸是找到上帝的一種方式。上帝看得見所有的苦難,在我們自己一切的苦難中,上帝想讓我們轉向祂,將一切都交在祂手中。
抱怨能幫到你嗎?自憐能讓你解決問題嗎?你的自我中心能釋放你嗎?轉移注意力能讓你放鬆嗎?其他人能揹負你的重擔嗎?緊握的拳頭能將苦難從你身上擊落嗎?對抗上帝的旨意是可能的嗎?但當我們受苦之時,卻試圖做這一切的事,可惜其中沒有一件事能安慰我們的心。苦難中的安慰單單來自於上帝,因爲是祂將擔子放在我們身上。祂這樣做不是想要傷害我們。主不是因爲喜歡看人受苦才擊打人。上帝擊打人時,總是想要將人吸引到祂那裏。
所以,“他就該禱告。”只有在施恩的寶座前,纔是一個罪惡愚昧的人適宜的位置,也是最好的位置,因爲那是主想要他在的位置。“在我面前傾心吐意。”主說。最悲慘的苦難是閉口不言還沒有說出來的,最沉重的擔子是你不知道如何揹負的。但是主說:“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