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 ——《传道书》7:2-3
《传道书》忠告我们要往遭丧的家去。我们应该默想死亡,并将这些事放在心上。你的终点在哪里呢?你将在能遇见上帝的隐秘之处结束生命。你将从恩典的宝座前跌落,就像一个为自己的死亡哀哭的人。你将会认识到,引起死亡的原因是你的罪。你将会学会在你还活着的时候死去,你将逐渐明白,死亡不过是与上帝相遇。
所以,忧愁强如喜笑。那些认识这忧愁的人将会对自己如此说。他们不会用眼泪来换取这世界所有的欢笑。这是在遇见上帝之后的忧愁,在遇见上帝之后的哀伤。即使他们自己看不见这一切,基督却说过关于这眼泪的话:“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马太福音5:4)
《传道书》说:“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冰冷的心、冷漠的心、刚硬的心,正在因忧愁而破碎,这是心中生发的新生命。当我们往遭丧的家去,并思想这些事时,就会引出一种不同的生活,一个崭新的生命。心将会变得更好。往遭丧的家去更好,因为这会将我们引向永恒的益处。
从死亡的苦涩之中,有甘甜的果子发出来,我们学会了认识另一个“更好”。那是我们在诗人的话语中找到的:“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诗篇63:3)但那安慰哀恸之人的力量,只能在基督里找到,我们对这点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真实的安慰只能在祂里面,祂曾因为地狱的惊恐,“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马太福音26:38)。如果我们的中保从来没有身处哀哭之地,我们便将会永远地哀哭了。
对一个上帝的孩子来说,安慰从来不能在自己的眼泪中找到。真实的安慰,仅仅来自于基督和祂的受苦。在遭丧的家所能找到的唯一安慰,只能是这位中保身上所发出的安慰。这位中保,正等着那些因想到自己的悲惨结局而哀哭的人。这就是经文为什么说,往遭丧的家去比往宴乐的家去更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