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往遭丧的家去更好
法兰斯.贝克(Frans Bakker)

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 ——《传道书》7:2-3

《传道书》的作者并不是想说,他没有被允许享受适当的喜乐。在这卷书的第3章中,他说凡事都有定期,万务都有定时。在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候是应当欢喜快乐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得不考虑什么是对人更适宜的,那么就可以说,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忧愁强如喜笑。《传道书》的作者在永恒的光照下看每件事。他把生命和死亡放在一起比较。对他来说,“更好”是指在永恒的光照下,什么是对人更有益处的。 为什么往遭丧的家去更好呢?因为在那里,我们看见所有人的结局。好好注意:所有人的结局。不是我们只在那里看到其他人的结局。我们看见一个坟墓,以为它只是属于其他人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词语意味着我们的死亡,意味着我们在地上生命的终点。当我们看见其他人的结局时,我们也很有必要学习看到自己的结局。然后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结局将是什么?”“我将要去哪里?” 此外,当我们开始思想自己的结局时,也将开始思想自己的起点。我们将会问:“我开始时是怎样的?”然而,我们的起点并不好。我们在母腹中已经有了罪,出生时就是带着罪性的。所以,如果在我们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没有恩典进入我们的生命,那么我们的结局将是可怕的。 遭丧的家告诉我们:“结局正在来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应该去那里的原因。《传道书》的作者并没有说,我们应该等待,直到死亡进入我们自己的家门。我们应该进入邻舍的家去面对死亡和哀哭,以便可以思想我们自己的结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仅应该将脚踏入遭丧的家,更应该带着我们的心前去。我们应该对死亡和坟墓怀着真诚的关切。 我们应该进入遭丧的家,不要再忽视死亡的现实,就好像我们要在这里活到永远一样。我们不要再用虚假的平安欺骗自己,就好像只有其他人才会死去一样。现在,趁一切还来得及,上帝的话赐给我们这样的忠告。还有时间,因为我们仍在活人之地。我们还有机会默想人的起点和结局,以至于我们可以在灵性上活着。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肉身死去之前,我们必须让灵性的老我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