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基督的真諦(三):遇見耶穌」系列——「最後的晚餐」這個題目。
今天研讀的經文來自路加福音第22章14至34節:
14 時候到了,耶穌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
15 耶穌對他們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
16 我告訴你們:我不再吃這筵席,直到成就在神的國裏。」
17 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着喝。
18 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神的國來到。」
19 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20 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
21 看哪,那賣我之人的手與我一同在桌子上。
22 人子固然要照所預定的去世,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
23 他們就彼此對問,是哪一個要做這事。
24 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
25 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
26 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裏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
27 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
28 我在磨煉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們。
29 我將國賜給你們,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
30 叫你們在我國裏,坐在我的席上吃喝,並且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
31 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着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
32 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
33 彼得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
34 耶穌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
這是神的話語。
歷史上其中一條很有意思的問題是這樣的:「為何早期的基督徒要用十字架作為標記?」你可明白這有多稀奇,有多古怪?其他重要的宗教,他們的始創人都是長壽和成功的。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到了應許之地的邊界,在那麼百年歸老。他十分長壽,超過一百歲。
佛祖活到八十歲,得到頓悟,我們才會稱他為佛祖。穆罕墨德活到六十多歲,直到他統一整個阿拉伯,使整個地區有一種共同的信仰,那時他才死去。他們都享長壽和成功。然而完全的相反,耶穌三十三歲就死了,受盡恥辱和極大的痛苦,被當時所有人完全唾棄。
你會明白為何人們看見其他的始創者,說:「神與他們同在。看看他們的生命,這樣的生命是我夢寐以求的。」這世上有誰會望着在十字架上垂死的耶穌,說:「這樣的生命是我夢寐以求的。我就是要跟隨祂,這是我的信仰。」?
人們怎可能跟隨耶穌呢?然而他們確實這樣跟隨祂,而且成千上萬。早期教會許多人跟隨耶穌,古羅馬帝國無數人跟隨耶穌。他們的生命因為十字架得着完全的更新,整個舊社會因此改變過來。這怎麼可能發生?為何會發生呢?
著名神學家和作家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這樣解說。他進行了小小的歷史推論,基本上說:「十字架成為基督信仰的象徵,即使在嘲笑下,基督徒仍拒絕以其他較不為人反感的東西取代,當中只有一個理由解釋,就是十字架的核心意義源於耶穌的想法。」
看,斯托得在進行歷史推論。他指出沒有人會望着十字架,說:「這是我人生至高的典範,我想以此生活。」沒有人會這樣做的。根據斯托得的看法,十字架的存在更新了無數人的生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惟一的理由就是耶穌自己作過解釋。
在耶穌臨死前一晚,耶穌向門徒說明十字架的含義,即解釋了死亡的意義和之後的事情。當耶穌死後,門徒回憶起祂的說話,於是接受了十字架的道理,十字架改變了他們。十字架改變了他們,改變了世界。可以怎樣解釋呢?基督的十字架有何含義,為何能改變生命呢?
解釋是這樣的,就在這段經文裏,記載耶穌臨死前一晚在樓房上對門徒講話。因此,這番話也是對你說的。你是知道的。如果你明白耶穌對門徒說了甚麼話,又接受這些信息,你也會得着更新。耶穌環繞祂的死說了四個要點,你可以說這些都是生命更新的原則。
第一點。耶穌的死是歷史的中心。我想很簡單的講論,但這一點真是很有意思。意思是甚麼?耶穌告訴門徒,也是告訴我們的,第一點是說:「我要告訴你們有關我的死。我會在逾越節受死。」你可有看到第15節?「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耶穌為何刻意選擇在逾越節宣講祂受死的意義?甚麼是逾越節呢?
我們知道,逾越節是以色列人得着神的拯救,脫離埃及奴役之苦前一晚的筵席。這是他們在法老統治下得到釋放前的筵席。神大概對他們說:「我要你每年都重複吃這一頓筵席,作為永遠的紀念。我不想你們忘記這一晚。我不想你們忘記我怎樣以恩典和能力拯救你們。」因此,逾越節的筵席已經守了許多個世紀,以色列人每年都會一同享用逾越節的筵席。
你看第17節,耶穌站起來,接過杯來,祝謝了,就開始說話。多個世紀以來人們照着當時的情景進行紀念活動,這就是逾越節筵席的儀式。主持筵席的人,即一家之主,會起來先接過杯。那是第一杯酒,然後祝謝,接着他要回答一條問題。
通常是最年幼的孩子提出這問題:「為何這一晚與別不同?」主持筵席的人便會解釋逾越節的意義。他一般會詳細講解申命記的經文,因為申命記解釋了逾越節的意義。
舉個例,在申命記第26章,主持逾越節筵席的人會說這類說話。根據申命記第26章,他會說:「我們的祖先是奴隸,神察看他們的哀傷和痛苦。」根據申命記第16章,他會說:「你可看到這餅?這是我們受苦的餅,是我們祖先受苦的餅,他們在曠野時便是吃這餅。」他接着便解釋出埃及的意義,說明當中所受的苦,諸如此類。
因此,耶穌基督接過杯來,開口說話,像多個世紀以來的慣例,但祂開始說話之後,內容定然徹底令門徒震驚,因為祂的話從來沒有人在逾越節說過。從來沒有人說過這番話。耶穌首先說話,大概意思是說:「我們今晚的筵席不是要紀念過去,而是要迎接將來。」
請你留意耶穌的說話,祂的意思是說:「我不再吃這筵席,直到我們在神的國裏享用這筵席。」首先,耶穌是在預言將要發生的事情,這些事即將發生,然而最令人吃驚的是祂之後說的話。祂沒有按照傳統站起來說:「這是我們祖先受苦的餅,他們在曠野吃這餅。」
耶穌沒有這樣說,而是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意思是說這是祂受苦的餅,必須被掰開讓你吃,祂的身體將要破碎,祂的生命將要傾倒,讓所有人得着生命。當耶穌選擇以逾越節作為背景講述祂的死亡,你可明白祂的意思?
讓我以三至四個角度講論。耶穌的意思是說:「多年前,以色列人在神拯救他們脫離埃及的政治和經濟奴役前進食一頓筵席,今晚我們則在神救贖我們脫離罪惡和死亡的奴役前進食這一頓筵席。所有其他的祭牲,所有其他領袖帶來的解救,全都指向我。我是終極的摩西,這是終極的解放。這一晚在歷史上與別不同,擁有特別的意義。」
看,在逾越節的中段,耶穌說:「逾越節是指向我的。」祂的意思是說:「我的死,在今晚將歷史推向高潮。」這真令人震驚,看似很瘋狂,然而你得先相信這點,耶穌的死才能真正更新你的生命,正如祂更新門徒的生命一樣。耶穌基督說:「我在十字架上受死是歷史的中心。」
第二點。耶穌的死建立了一個嶄新而徹底不同的群體。請你留意經文的中段出現了一點火藥味,門徒為着誰為大爭論起來。耶穌對他們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發生了甚麼事?
福音書的作者中,唯有路加記載門徒為着誰為大起爭論。耶穌與他們的討論發生在主桌前,祂在最後的晚餐中教導他們。唯有耶穌能說明這個真理,祂要帶出的信息是這樣的。祂要我們看見十字架不僅改變個人,不僅在個人方面寬恕我們的罪,給予我們喜樂和平安。
如果你明白十字架的意思,十字架進入你的生命,你會走進一個嶄新而徹底不同的群體。除非你身處這樣的群體,否則不會真的明白十字架的意思。你無法明白原來真正的意思,他們仍然不明白。
如果你只是偶然順道來一來教會,你便沒有真正明白十字架的意義,沒有讓十字架催迫你,吸引你,給你印記,使你進入這個新的群體。意思是甚麼?這段經文說明十字架建立的這個群體擁有三個特點。十字架建立的群體是一個親密的家庭,又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更與精英制度完全相反。
這段經文首先告訴我們,十字架建立了一個親密的家庭。這一點你很容易忽略,我這些年研讀這段經文也顯然忽略了。這段經文有許多你顯然忽略了,這是其中一個信息。人們每年在哪兒慶祝逾越節?你會在哪兒慶祝逾越節?你會與家人慶祝逾越節。
耶穌的門徒都有家人,他們的家人這晚在別的地方紀念逾越節。門徒則與耶穌一起紀念這個節日。這是很奇怪的,而且是大膽的行為。耶穌敢於在逾越節晚上帶祂的門徒離開家人,聚在一個房間裏,要他們與祂一同紀念逾越節。意思是甚麼?
逾越節的紀念儀式是由一家之主負責,他會起來主持聚會,家人則圍着他,最年輕的孩子提問:「為何這晚與別不同?」耶穌卻說甚麼?耶穌的說話非常深入,祂表示如果你明白十字架的意義,就會發現十字架不是使你成為一間俱樂部的會員,與其他人有共同信仰,而是要帶你走入一個大家庭。
明白十字架的意義,就會在教會內有親密的家庭關係。換句話說,使家庭關係牢不可破的不真的是血緣,你與兄弟姊妹是一家人,關係密切,不是單單因為血緣的關係。
舉個例,我的姊姊有五個兒女,兩個是收養的,三個是親生的。他們相親相愛,彼此沒有分別,使他們感覺像一家人的是經歷,不是血緣。他們有太多共同的經歷,關係因此深深的得着改變。他們住在同一個屋內,有同一個家,同一個地方。他們住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對父母,有許多共同的經歷。
他們有太多共同的經歷。他們一起長大,雖然長大後各有不同的方向,但他們曾經一起長大,有太多共同的經歷,使他們的關係牢不可破。耶穌就是這個意思,帶他們離開家庭,彼此十分牢固的關係,在所有各種建基於共同的經歷,十字架的經歷則是最為深刻的。
或者這樣說,當你抓緊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你就會有所經歷。這是一種經歷。你的身分會經歷徹底的改變,你與這個群體的人有着共同的經歷,甚至可能比與你一同長大的兄弟姊妹還要深刻。
如果那些相信十字架的人與你沒有甚麼共通點,你們彼此民族不同、收入不同、財政不同,這些都沒有關係。你與那些經歷過耶穌基督十字架的人擁有的合一,可能比與你一起成長的人更深厚。這就是耶穌的意思。當你成為基督徒,十字架成了你人生的中心,你就會融入這個親密的大家庭。
耶穌告訴我們的第二個要點,就是祂賜下天國。十字架建立的群體不僅是個溫暖的家庭,還是人類社會的另一種模式。你看,有些人不同意,但耶穌說了甚麼?這是十分重要的。耶穌的意思其實是說:「你們是反主流文化的。」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
「恩主」一詞在這裏十分重要。我們用的是中文,因此這詞未必能引起我們注意,但這詞十分重要。恩主是希臘羅馬社會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希臘羅馬社會的運作建基於這個社會保障制度,意思是位居權重的人會幫助低下階層的人,但只會在有回報的情況下才幫助人。
如果你有恩主幫助你,你的餘生就欠了他。不論是政治上、經濟上,你都欠了他們。你要支持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事。這個制度是這樣運作。耶穌指出,世界就是這樣運作。這就是恩主制度,世界就是這樣運作。
人們說:「我幫助人,與人建立關係,但我只幫助那些會向我作出回報的人。我幫助人,與人建立關係,與人接觸,但我只會在他們有回報給我時才與他們建立關係,與他們接觸。我只想與最有能力的人、有地位的人、樣貎出眾的人、才華橫溢的人建立關係,因為這對我有利。」
耶穌的意思是說,人們往往對人作出篩選,有利可圖便建立關係,無利可圖則拒諸門外,但當十字架進入你的生命,這種普遍與生俱來的與人交往方式便會過去。祂的意思是說:「但你們不可這樣。其他人幫助人,與人建立關係,都需要有回報。我則要你有博愛,每個人都愛,不想你為自己的好處愛人。我要你為別人的好處去愛,單單為愛的緣故,不會對人作出篩選,不論他們是否能回報你。」這就是耶穌說「將國賜給你們」的原因。
耶穌的意思是說:「我不僅要你有溫暖的關係。十字架將徹底改變你,帶你進入一個以十字架為生命中心的群體,那將會是另一種人類群體,當中的社會經濟地位不再是甚麼回事。你可明白這點?你會把社會經濟地位放在一邊。權力、認同、地位和財富,這些事物不再支配你。」這是個怎樣嶄新而徹底不同的人類群體,十字架能建立這樣的社會。
最後,十字架建立的制度與精英制完全相反。「與精英制完全相反的制度」是甚麼意思?意思是甚麼?這段經文的尾聲,耶穌向祂建立的這個新群體的至高領袖說話,這個領袖就是西門彼得,他要成為早期教會的領袖。
耶穌做了甚麼?祂是否轉向彼得,說:「西門,西門,你明白為何我會使用你來堅固弟兄姊妹麼?你可知為何你會成為那位堅固者,成為領袖?因為你的紀錄完美,沒有瑕疵,你的表現無懈可擊。所以我選你為領袖,像世界所有的領袖一樣,惟有最好的精英才能成為基督群體的領袖。」耶穌有沒有這樣說?
沒有。耶穌沒有這樣說過,意思反而是說:「西門!西門!你今晚會跌倒。你怯懦、只顧自己、軟弱,生命缺乏誠信,這些失敗將會讓所有人看見,包括你也會看見這些失敗。」
你看,你的生命就像這個樣子,行事自私,為着自己的好處,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彼得這晚就是這樣。耶穌在這裏告訴我們,罪惡勢力遍及世界,你參與其中,教唆人自私自利和不公義,你在當中推波助瀾。當你做這些事,就是把自己獻給邪惡勢力,獻給罪惡勢力的領袖撒旦。
耶穌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着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意思就是這樣。看看經文,你可看見「你回頭以後」這一句?意思是說:「當你悔改回頭,你要堅固你的弟兄。你將要成為領袖。」
讓我們看看耶穌說了甚麼。祂的意思是說:「在這世上,誰是領袖呢?最成功的人。在基督的群體裏,誰是領袖呢?為罪感到最痛悔的人。在這世上,誰是領袖呢?成績最出眾的人。在基督的群體裏,誰是領袖呢?就是那些曾經一塌糊塗的人,但他們經過悔改,投向神的恩典。」
讓我用化學作個比喻。失敗放入一缸悔改之後,靠着神的恩典,失敗會化為精金。神的恩典會將你的失敗化為智慧,化為憐憫,使你有自知之明和明白事理。神的恩典會使你成為領袖,至少是基督群體裏的領袖。從來沒有這樣的群體,耶穌指出是十字架建立這樣的群體。
第三個要點。耶穌的死是極大奧秘的答案。極大的奧秘是甚麼?讓我們看看這個奧秘的現代版本和古代版本。要理解這個奧秘,須要處理「罪」這個棘手的字。讓我先講論一下這個奧秘的古代版本。這個奧秘的古代版本就是逾越節。請你記着,逾越節筵席的主菜是羔羊。為何是羔羊?我來說明這段歷史。
請回到出埃及記,看看最初的逾越節,問題就在這裏。以色列人當時是奴隸,任人宰殺,任人奴役,受到法老的壓迫。神大概對法老說:「讓他們離開吧,停止你的暴政,停止你的壓迫和殺害。」法老的心剛硬,不肯依從。
最後,神對摩西大概說:「今晚,每家每戶都要以血作記號,我會派天使進行審判。我要在埃及地施行審判。我要審判他們的壓迫和不公義。今晚,每家每戶都要以血作記號,天使會來到地上帶來永久的公義,但我的審判是公義的,是公平的,不會有偏私。
你看,不會有偏私的,這表示埃及所有人都會面對審判,不僅埃及人,就是摩西也要接受審判。每一個以色列家庭同樣要接受審判。他們是否按照神的律法生活?他們有沒有愛人如己?是否按自己的標準生活?地上可有人能通過審判?
答案是沒有的。沒有人能通過審判,沒有人能不被定罪。所以神指出,摩西和以色列人這晚唯一能存活的方法,就是每家每戶宰殺一頭豐滿的羔羊,吃掉這頭羔羊,把血畫在門上。審判的天使看見門上的血,便會離開,你便能得救。」
你可明白神的意思?真的很奇妙。神的意思是說:「今晚甚麼能救你?不是猶太人的身分。」看,不是種族因素救你。神的救恩不在乎種族。「你不會因為是猶太人便能得救。」事實上,神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一個以色列人今晚走出門,沒有羔羊的血作保護,他的生命就會不保。」
「你不會因為是猶太人便能得救,不會因為選對了宗教便能得救,你的得救唯有因着信心,靠着耶穌為你贖罪。你唯有憑着信心接受羔羊寶血的保護,這樣才能得救。這是唯一方法。當你這樣做時,便能通過審判,因為你欠公義的債已經有人清償了。」這就是逾越節的背景,因此羔羊是逾越節筵席的主菜,然而這裏不是留下一個很大的奧秘麼?各位聽眾朋友,這裏顯然有一個奧秘,這是一個巨大的奧秘。這奧秘是甚麼?
這是一個有關羔羊的奧秘,充滿智慧,充滿情感。這是充滿智慧的奧秘。我肯定你們有些人已經思想過了。到底是甚麼原因,一頭豐滿的羔羊被殺就能成全永恆的公義?這個奧秘同樣充滿情感。其實有許多動物可以選取,以顯示神的救恩,為何偏偏是羔羊?
我們能不能隨喜好找一頭動物來殺,例如怒氣衝衝擺動着尖牙的野豬?牠們追着你,想咬你,你說:「就把這頭野豬殺了!」我意思是說,野豬大家可以毫不在乎便殺害,但羔羊呢?為何神要選擇這樣令人同情、牽動人心的動物?看見一頭豐滿的小動物被殺害,承受痛苦,最是令人同情。
有一幕情景我永遠不忘,當時我們一家正在搬動長沙發椅,我家飼養的小猫意外被壓在下面,腿給折斷了。牠喵喵的悲號,痛得在地上一拐一拐。我們一家馬上帶牠去看獸醫,我的兒子哭了,說:「情願受傷的是我。」我太太則說笑的說:「我也希望是你,你買了保險。可以得到賠償。」
雖然是多年前的事,但我不會忘記。我們的心都是難以置信的痛。神為何要選羔羊呢?這樣的動物被宰殺很令人不忍,令人痛心。羔羊大概是最觸動你的祭物。這是一個提示,這是一個奧秘,就是逾越節的奧秘。多個世紀之後,耶穌基督進行逾越節筵席,這是歷史上最古怪的逾越節筵席,因為有酒。對麼?我們看到有兩杯酒。
此外還有無酵餅,但這一頓筵席耶穌沒有給門徒主菜。沒有主菜。有人說:「也許路加的描述過於精簡,只是省略了而已。」然而馬太和馬可也省略了。他們全都省略了。不是這樣的,不是他們省略了。這是很令人吃驚的,關鍵就在這裏,相當令人震驚。有酒,有無酵餅,桌上卻沒有羔羊,因為神的羔羊就坐在桌前。
當耶穌基督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約」這個字包含了關係的意思。約具有約束力,包含着親密的關係。耶穌的意思是說:「你可記得第一次與神建立相愛的關係,你得以稱為義?你的稱義因着羔羊的血,而我就是神終極的羔羊。小動物的血無法清償罪債,所有的祭牲都指向我。為何我是羔羊?」
現在我們再深入一點探究。為何不是野豬?不是公牛?不是乳牛?卻是羔羊?從最細微最深入的角度看,我們明白聖父付上了高昂的代價,讓愛子為我們的罪受死。聖子是聖父眼中的瞳人,祂心中的珍寶,祂的獨生愛子,然而耶穌基督要受死贖去我們的罪債。
你可明白?這不能滿足一般現代人的需要。這是奧秘的古代版,但這裏也有現代版。我明白現代人,因我與他們交談時,經常聽到他們說:「就是這一點令我不明白基督信仰。為何要血?為何這麼粗暴?為何要血淋淋的?為何這些都不可少?為何神不能就這樣寬恕人?神願意寬恕,這是很好的,祂不就是一位寬恕人的神麼?祂為何不簡單的說:「我寬恕你。」?為何卻要有這麼複雜的安排?
我們之前談論過寬恕,你若有聽這節目,便會更容易明白。但讓我給你答案。如果有人真的得罪你,真的傷害你,真的出賣你(我們很早前便探討過),你只能做兩件事。第一就是你可以懷恨在心,憎恨得罪你的人。
你可以懷恨在心,滿腔仇恨。你可知會怎樣?罪惡會影響你,進入你的生命。如果你憎恨得罪你的人,罪惡便勝了你。你的心會剛硬,變得冰冷,非常沮喪,充斥着各樣負面的情緒。我們很早前便探討過,除此之外,你唯一可做的便是寬恕他們。
你只要說:「我寬恕你。」對了,那麼為何神不能也這樣簡單的說:「我寬恕你。」?你試試看,假如你說:「有人得罪了我,我寬恕了他們,這沒有甚麼困難。」這樣即是說他們不是真的得罪你。你要知道,如果某人真的傷害了你,真的得罪了你,真的出賣了你,你只是說一句:「我寬恕你。」然後回家,你會發現沒有真的寬恕那人,因為不是用言語來實現寬恕。
不是用言語來實現寬恕。讓我告訴你要怎樣寬恕人。你若要寬恕人,雖然心裡想看見他們罪有應得,但你寬恕他們,控制自己不使他們痛苦,不去傷害他們,不向他們報復。你甚至拒絕一些有關他們的負面思想,內心不要存有惡毒。你不要製造謠言,不要出言中傷他們。你不要拆毀他們在別人中間的聲譽。這些我們都說過了。
你知道麼?這些謠言會傷害他們,使他們很痛苦,飽受煎熬。你要寬如人,不可能自己不受苦,這是情緒上一個事實。奇怪就在這裏。假如有人得罪你,你討厭他們,你將會難受,在這過程中罪惡便得了勝,罪惡蠶食你。當你嘗試寬恕他們,你也會受苦,然而這情況下你卻打敗了罪惡,勝了罪惡。
不管怎樣,你都要受苦。寬恕人唯一做法就是控制自己,停止傷害別人,不要使人痛苦。你可知為甚麼?因為寬恕不是單單言語上的。寬恕是釘、荊棘冠、鮮血、眼淚和汗水。我們依靠的就是這個基礎。既然我們這樣容易犯錯、軟弱和不完美的人,在寬恕別人時也要受苦,那麼神要寬恕人怎可能不受苦?
假如有人得罪你,你知道他欠了你,要麼由他們償還,要麼由你承擔。對麼?神要承擔的豈非遠遠更大麼?想想我們彼此互相得罪,想想我們如何得罪神。罪債是存在的,神只能做兩件事,要麼祂痛恨我們,要麼祂寬恕我們,但若然祂要寬恕我們,祂必須親自承擔罪債。神將要受苦,祂的確這樣承受了痛苦。
你看,耶穌基督是人,所以祂能受苦和死亡,但同時祂也是神,祂的受苦和死亡為我們付清了罪債。這就是奧秘所在。奧秘的答案就在這裏。我們看到古老的版本,也看到現代的版本。順帶一提,這也是另一個奧秘的答案。十字架如何能更新你,使你可以擁有這份愛,擁有這樣一個群體?
你還記得我們剛才說過甚麼?剛才說過,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耶穌的意思是說:「人們在這地上是這樣一套模式,他們看見兩個人,一個俊朗聰慧,高大威猛,另一個醜陋又愚笨,十分軟弱。你想坐在哪一個身旁?你在城市內經常看見這兩類人,他們就坐在這裏,你會坐在哪類人旁邊?你想與哪類人建立關係?哪類人較能得到你的幫助?」
耶穌的意思是說:「人們在地上總是較喜歡那些能給予他們好處的人。我不要你這樣。」我意思是說,你如何避免這樣功利呢?原因在此。在你心內,難道沒有問題麼?你心裏是否感到空虛?你心裏是否有困惑?你為何與有才華的人來往?因為你不想感到愚昧,很害自己會變得愚昧。你為何與有權力的人來往?因為你不想感到軟弱,但你知道自己很弱小。
好了,只有一種方法解決,我們現在都會明白。耶穌的意思是說:「為了感覺有力量、卓越、美麗,你得尋找宇宙中最有能力、最美麗、最卓越、至高至偉大的人。你要找出這個人,經歷祂的愛,唯有這樣,你才能最終得着自由,無須再在其他關係上謀求好處。」
換句話說,你能夠對其他關係不作篩選。你不用說:「好了,我想建立這段關係,因為這使我對自己感覺良好。」你不用再建立這樣功利的關係。你不需要回報,不再需要。因為耶穌擁有終極的榮美、智慧和權能,祂愛你。你知道甚麼?這事如何成就?
看看第15節,經文記載:「耶穌對他們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你可明白「很願意」這短語是甚麼意思?中文的譯者不管有多努力,都無法完全表達原文的意思。原文的意思是說:「我很願意很願意這樣。」這是閃語的重複句子,使情感格外加強。事實上,這裏的希臘原文在新約聖經通常譯為「慾念」。
你可知耶穌的意思?祂是說:「你想像不到我有多愛你。我的心充滿了對你的愛,你想像不到有多熾烈。你想像不到我為你成就了甚麼,想像不到我的愛有多長闊高深,但當你明白我的死有何意義,就會明白我的愛;當你最終明白我在十字架上為你成就了甚麼,就會明白我的愛。當你明白過來,就會完全不同,徹得更新過來。我會臨到你身上,你會完全,無須再唯利是圖。你無須要回報,你不用回報。」十字架使你得着更新,讓你建立這樣徹底嶄新的群體,答案就在於此。
第四點。人們必須親身領會耶穌的死。耶穌基督為何選擇一頓筵席作為祂受死最終的象徵?為甚麼?首先,因為人們必須親身品嚐那筵席。你可以望着一桌的食物,說:「這蛋糕真好,這牛排真好,這食物很好,那食物也好。」你可明白?如果你只是相信這些食物很好,卻沒有進食,這些食物不會給你帶來營養價值。如果你只是稱讚這些食物,卻沒有進食,你根本不會得到任何營養價值,一點也沒有。你單單看着食物就只會餓死。
同樣道理,你可以相信十字架,相信耶穌這樣為你的罪受死,但你與十字架有沒有適切的個人關係?你有沒有踏出信心的一步?你有沒有說:「神啊,我要與祢建立關係,不是靠着行為。求祢救我,不是因着我的行為,而是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受死。」?你有沒有與神建立個人關係。有沒有說:「耶穌為我受死,我的生命要建基於此而活?」
你要持續深刻體驗與神建立的關係。這是筵席的另一個意思。耶穌基督說:「我的死像一場筵席。」祂的意思是說:「只有一場筵席是不夠的,對麼?」你不能說:「我幾年前有一場很豐盛的筵席,從此不用再吃了。我現在仍在咀嚼那次的味道,好得無比。」不,我不認為會這樣。你得繼續進食,否則會死的。耶穌是這個意思:「為的是記念我。」意思是甚麼?
記着,這裏的字面意思是說:「你有責任持續紀念我在十字架上為你受的苦,心裏視之為最重要。記着,你要重新將此作為人生的一部分,你要放在首位。」換句話說,耶穌要你好好思想,在生命各方面活出十字架的含義和引伸的意義,紀念主為你所作的犧牲。你要好好思想。各位聽眾朋友,你們當中是否有人被過去折磨,無法擺脫過去的陰影。你曾經可有犯錯,造成可怕的失敗?十字架將過去抹掉!你可聽過一首古老的詩?
惡者儘管無情咆吼,指責我的過犯;我很情楚所有過錯,耶和華已抹掉。
為甚麼?十字架。你有沒有將十字架放在首位?你有沒有不斷的反思十字架與自己的關係?你們當中是否有人正經歷苦難,突如其來的苦楚,使你快要瘋了,你說:「我看不到神能帶來甚麼祝福。」這樣,請你想像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多少人圍着那十字架,看着他們所知最偉大的人受苦至死。他們抬頭望向耶穌。
想像一下人們說:「我看不見神能從耶穌的死帶來甚麼祝福。」他們望着十字架時,失去了信心。然而十字架是神為人類成就的最偉大事情。人們看見耶穌在十字架上受苦至死,信心頓失,這是由於他們的智慧有限,思想狹窄,理解力不足,無法明白當中的意義。
一般人看苦難,都會說:「我着實想不到有何理由神容許這些苦難發生。所以神沒有理由。我想不到有何好的理由,苦難根本沒有甚麼好理由。」然而邏輯是這樣的。十字架的意義就在於最大的失敗和苦難可以是神賜下奇妙祝福的一個途徑。有些事情表面上是災難,但最終可以轉化為珍貴的精金。
著名小說《魔戒》裏有一句說話:「真金不一定閃閃發亮,並非浪子都迷失方向。」不要單從外表妄下定論。不要從表面給環境妄下定論。你可明白十字架的意義?你可明白?你要接受十字架。這是最後一點,你要接受十字架,就能面對過去。你要接受十字架,就能面對苦難。
此外,當你接受十字架,就不會失去盼望。永不會失去盼望。請你留意耶穌的預言。耶穌的意思不斷在說:「我不再吃這筵席,直到成就在神的國裏。」你可知祂的意思?祂是說:「這筵席只是預先嘗到的甘甜,預先嘗到完全的喜樂。這份福樂是用我的死來保證的,已經得到保證。」
因此,當你領主餐時,請你思想當中的含義。你可記得約翰福音第2章?耶穌當時在婚宴裏,四周一遍喜樂,祂卻坐在那裏思想自己的死亡。我認識一位神學教授,他這麼說:「耶穌坐在喜樂中,嘗到將要來臨的悲哀。」你可明白耶穌為我們受死,對我們有何意義?你可明白有何意義?
現在我們坐在無止境的悲哀中,可以嘗到將來的福樂。盼望常存。我們不幸的經歷會帶來祝福的,祝福不會失落的,最大的福樂將會來臨。當你領主餐時,你就會嘗到將來的福樂,因為祂的死保障了你的未來。你要好好明白當中的意義,耶穌基督的寶血洗去所有的罪。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告訴我們祢愛子的死有何意義。求祢幫助我們將救恩放在人生的首位。求祢幫助我們將救恩視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讓我們銘記耶穌為我們所作的犧牲,得着完全的更新,生命更加光輝,活出祢愛子的樣式。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