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篇126:5-6)
撒種不是傷心難過的事,也不比收割的工作量大。撒種的日子可以是美好的,並且充滿收穫的希望。
然而,這篇詩歌裏說到“流淚撒種”,它說某人“帶種流淚出去”。那麼,他們爲什麼流淚呢?
我認爲原因不是撒種辛苦,或是撒種本身令人難過。我認爲原因與撒種無關。即使生活中有讓我們感到傷心流淚的事情,撒種也只不過是一件需要做的工作而已。
莊稼不會等待我們的悲痛過去或問題解決。若我們希望在下一個冬天有糧食吃,不管我們是否在流淚,我們必須出去到田間撒種。
如果你這樣做,《詩篇》中的應許就是“必歡呼收割”。你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不是因爲撒種的眼淚帶來了收穫的歡呼,而是因爲純粹的撒種帶來了收穫——即使是在你的眼淚誘使你想要放棄撒種的時候,你也需要記住這一點。
這節經文教導我們:當你面前有簡單、直接的工作需要做的時候,而你卻滿心憂傷、很容易流眼淚,那就含着淚水去做吧。我們要活在現實中,你可以對自己的眼淚說:“眼淚,我能感受到你,你想讓我放棄生活,但有一塊田地需要撒種,有盤子需要洗,有車需要修,有講道文章需要寫。”
然後,按着神話語中的應許,你可以說,“眼淚,我知道你不會永遠停留,而我剛剛做的工作最終卻要帶來收穫的祝福。所以,如果你必須要流,那就流吧。雖然我現在還沒有完全看到或感受到,但我相信,做完撒種的工作必迎來收割的禾捆,你也必要變成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