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 認識基督為至寶
潘仕楷

腓立比書三8-11

8 不但如此,我已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爲至寶。我爲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爲要贏得基督,9 並且得以在他裏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而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基於信,從神而來的義,10 使我認識基督,知道他復活的大能,並且知道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11 或許我也得以從死人中復活。

三8以「不但如此」作爲開始,明顯地將這段所表達的與前一段拉上進展性的關係。保羅不但要將他過去在猶太教之中的身份地位看爲有損,而且他更要將這觀點擴展至萬事之上。在原文中,保羅同時用了兩個表達相反的字連在一起,很強調地指出他現在的態度是與以前的價值觀完全相反的。他擁有這個與以前完全不同的思想,是他以認識耶穌基督爲他最高的價值,並且是絕對地超越的價值。

保羅不是單在思想上有這改變,他還切實地將這價值實踐在生活之中,將萬事都如糞土一般地丟棄。「丟棄」一詞其實是前面「有損」一詞的動詞,表示受到虧損,而且往往帶有受苦害、經歷困難的意義,這與耶穌基督對門徒的呼召是相同的方向。在下文之中,他也指出他要和耶穌基督一同受苦,甚至是要效法基督的死。

但保羅擁有這樣的受苦心志,並不是他認爲受苦本身是好事,而是他確認耶穌基督的福音有更大的價值。在三9之中,他指出:相信和跟從耶穌基督的人可以得到一個與主聯合的生命,與上帝和好,被稱爲義。這義不是人因爲遵行律法,以致在人的面前可以達到無可指責的公義,因爲這樣的義只是相對的和暫時的。保羅所要得到的,是從上帝而來的義。

在保羅的思想之中,「信基督的義」的解釋很有爭議,因爲這片語一方面可以解釋作爲對耶穌基督的相信而來的義,但另一方面卻可以指因着耶穌基督的信實而提供的義。保羅在表達時不但沒有澄清,甚至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層面的意思,這情況可能是因爲這個理念本身就包含着這兩方面的意義。上帝可以向人提供這個稱義的方法,必須要藉着耶穌基督按着上帝的旨意成就救贖的工作,而人可以享受到這救贖的恩典,則必須要相信倚靠耶穌,接受上帝藉基督所賜的救恩。

保羅指出,救恩的目標並不停在稱義,而是與主聯合,得以在祂裏面。對保羅來說,這包括在受苦之中效法耶穌基督,但更要盼望將來經過復活,更全面地與主同在。三11之中的「或許」可能使我們誤會保羅對復活沒有把握,但他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之中卻很強烈地表明覆活是耶穌基督福音之中的關鍵部份。因此,在這裏所表達的,不是對最終目標的疑惑,而是對於怎樣經歷和達到這復活的疑惑。復活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觀念,但我們知道我們在基督裏,可以有復活的盼望。

思想:

我們既有復活的盼望,在生活之中有甚麼不能犧牲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