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爲他歡喜,較比爲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爲他歡喜。”“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 15:7、10、32)
《路加福音》第15章,耶穌講了3個故事,分別是迷失的羊,失落的錢幣與浪子的故事,這3個故事都講到失去的痛苦與失而復得的喜樂,是世界上最深刻、最精彩的短篇小說,也是人生與福音的縮影。
在浪子故事中的三個主要角色:小兒子,大兒子與父親的身上,都有我們可以認同的的苦與樂。
小兒子的苦與樂
小兒子在家時,覺得處處都是規條限制,顯然有志難伸,憋屈得緊。所以一有機會,從家產中大撈一筆,就想遠走高飛。並且打定主意,永不回頭。
當他牀頭金盡後,爲現實所迫,只能去放豬。他嚐盡了日暮途窮的哀愁,炎涼世態的辛酸,從公子哥兒到乞丐的墜落,飢腸轆轆的痛苦與無奈,真是難以述說。
小兒子的快樂,是離開家、遠離父親,花天酒地,可說是罪中之樂。
而這外在物質享受帶來的歡樂,最後導致他人財兩空,陷入絕境。
大兒子的苦與樂
大兒子日復一日辛勤勞動,雖然心中的怨言可能不少於小兒子,只是自我的嚴苛標準,讓他咬緊牙關。弟弟出門離家,他很可能氣憤不已。
當小兒子落入困窘境界時,大兒子可能心中會覺得舒坦,認爲那是多行不義自找的下場。可是小兒子浪子回頭時,父親居然接納他了!大兒子心中定然不是滋味。而全家要擺設筵席,隆重慶祝小兒子回來時,大兒子心中的嫉恨憤怒爆發了!
大兒子的快樂,是謹守清規戒律,看不起別人、以自我爲中心的快樂,當面對神對罪人的恩典時,這快樂化爲嫉恨苦毒。
老父親的苦與樂
小兒子離家時,老父親沒有責罵他、勉強他留下來,而是默默地分了家產許可他離去。想必那時,老父親的心有如刀割。
小兒子回家時,他歡然奔跑迎接,用擁抱塞住了小兒子自甘爲奴的建議,用豐盛的恩典,代替了懲罰,來接納他的兒子。
但是大兒子對小兒子的嫉恨,成爲老父親心中的憂傷與牽掛。所以預備筵席時,他出門去勸大兒子回家。
永恆裏的苦與樂
在耶穌故事的場景裏,大兒子代表社會所尊敬的宗教人士——法利賽人與文士,而小兒子則對應人所看不起的罪人與稅吏。
小兒子做盡一切壞事來遠離父親,而大兒子則是做盡一切好事來遠離父親!大兒子與小兒子,有點像中國概念裏的僞君子與真小人,他們都是罪人。
神愛罪人,但是罪人需要悔改,罪才能得到赦免,才能進入神的家中。悔改對小兒子/真小人來說雖然不易,但是對大兒子/僞君子而言,卻更困難。
想想看,你我比較像大兒子呢?還是像小兒子?故事裏的小兒子回家了,但大兒子還在家門口憤怒不已,不願進門!
《路加福音》15章前兩個故事指出罪人悔改被尋回的喜樂,是天上的喜樂。而第三個故事則提到除了罪蒙赦免之外的另一種喜樂,就是歡迎接納罪人回家的喜樂。這樣的喜樂有如死裏復活,更是天上的喜樂。
到底經過父親的邀請,大兒子進了家門沒有?聖經沒有給出確切答案。這也是聖經裏的文學筆法,要邀請你我來參與這個故事,即以我們自身的思想感受及行動,給這個故事寫出結局。
禱告:親愛的天父,求你讓我每天能夠體會到,偏行己路是何等的虛空、痛苦和絕望,讓我的心更渴慕回到永恆的家中,享受你的愛,也盡上責任活出自己應有的責任。除去我裏面小兒子的自私,以及大兒子的自義,賜給我父親的心,好歡迎更多的失喪者回家。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