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耶利米书四十章1-6节
1耶利米被链子锁在耶路撒冷和犹大被掳到巴比伦的人中,尼布撒拉旦护卫长把他从拉玛提出来,释放他以后,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2护卫长提耶利米来,对他说:「耶和华-你的神曾说要降这灾祸给此地。3耶和华照他所说的做了,已使这灾祸临到;因你们得罪耶和华,不听从他的话,所以这事临到你们。4看哪,现在我解开你手上的链子,你若看与我同往巴比伦去好,就可以去,我必厚待你;你若看与我同往巴比伦去不好,就不必去。看哪,全地在你面前,你以为哪里美好,哪里合宜,只管去吧5─耶利米尚未回去─你可以回到巴比伦王所立管理犹大城镇的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那里去,在他那里住在百姓当中。不然,你看哪里合宜就可以去。」于是护卫长送他粮食和礼物,释放了他。6耶利米就来到米斯巴,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那里去,与他同住,住在留于境内的百姓当中。
本月我们继续会进入耶利米书第三段的经文,也是最后一段的释经灵修;灵修的经文是第四十章至五十二章。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前文的故事,耶利米书第三十九章中记载了耶路撒冷城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破,犹大王西底家逃走失败被擒,最后「……巴比伦王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儿女;巴比伦王又杀了犹大所有的贵族,并且挖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住他,要带到巴比伦去。」(三十九8),然后他更放火焚城,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将所有百姓都掳到巴比伦,只留下百姓中一无所有的穷人在犹大地。
犹大国面对的是国破家亡、政治领袖全被消灭、全国菁英被掳到巴比伦,留下的就只有我们今天所谓的「低端人口」,这样的国家和民族还有希望吗?政府和社会怎样维持下去呢?遗留下来的贫穷和老弱的人又如何活下去呢?
耶利米书第四十至四十四章记载了耶路撒冷城被毁后的情况。首先在第四十章谈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摧毁耶路撒冷后,委任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为犹大的省长来管理那些没有被掳价值的贫穷和老弱的犹大人。从政治上来看,巴比伦帝国没有完全丢弃那些犹大群众,放任不管,反而委任一位不错的犹大人基大利为省长来收拾残局,重建社会和秩序。从这个角度看,尼布甲尼撒王对犹大的政策是比较温和和合理的。
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耶利米书四十章1至6节,记载了耶利米在耶路撒冷以北8公里的小镇「拉玛」被释放的经过。这是耶利米在耶路撒冷被释放后(三十九章11-14节)的第二次被释放,很可能是先知在第一次释放后遇上不知情的巴比伦军队,因此再次被捉拿及掳走。最后走到「拉玛」才弄清楚他原来是巴比伦王释放的人,所以再次释放他。
这两段有关耶利米被释放的记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耶利米没有选择到巴比伦接受巴比伦朝廷的礼遇,可以说他放弃了荣华富贵,而选择留在这被战乱蹂躏的故土,与贫苦的同胞在一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选择留下与「低端人口」一起,自己也成为「低端人口」的一份子。他放弃移民,拒绝到帝国首都巴比伦去和那里的「高端人口」一起生活,却选择留下来帮助一群贫穷、无知、无权、无势的人。人在危难时的选择往往反映出人心中的价值和使命。
耶利米书四十章2至3节,「护卫长提耶利米来,对他说:『耶和华-你的神曾说要降这灾祸给此地。耶和华照他所说的做了,已使这灾祸临到;因你们得罪耶和华,不听从他的话,所以这事临到你们。」究竟这巴比伦将军是从何得知耶路撒冷城和圣殿被毁是因为以色列人「……得罪耶和华,不听从他的话……」呢?也许他是从被掳的犹大人口中得知的。从尼布撒拉旦护卫长对耶利米的态度及说话看来,这位外邦将军尊敬耶利米是一位先知并相信上主的话,但讽刺的是,上主的子民却不尊重上主的仆人,也不接受祂的话。
思想:
假如你是耶利米的话,你会怎样选择呢?到巴比伦去,还是留下来帮助需要你的人呢?你有没有想过可以成为别人的祝福呢?
尼布撒拉旦护卫长选择接受耶和华的话,礼遇和尊重先知耶利米,你是否愿意敬畏上主和遵从祂的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