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6)
所有的事工都是在未來的某一刻、一個月、一年或十年進行的。我們有很多時候會為著我們的不足而煩惱,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必須轉向禱告。
禱告是一種信心的行動,這信心將今天的我們與恩典連接在一起,使我們能夠勝任明天的事工。神的時機是一切的關鍵。
要是恩典來得太早或者是太晚了怎麼辦?《希伯來書》4章16節有一個非常寶貴的應許,在傳統的翻譯中被隱藏了起來。我們需要一個比較字面上的翻譯,才能看出這個應許。
傳統的翻譯是“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臘原文的後半句會從字面上翻譯成“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適時的幫助”。
重點在於禱告是尋求未來恩典的方法,這恩典是適時的幫助。這種恩典常常會從“施恩的寶座”準時降下,這意味著未來恩典是從那位有權柄定時機的宇宙之王而來(參見使徒行傳1:8)。
神的時機是完美的,我們自己決定的時機則很少是完美的,《詩篇》90篇4節說:“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從全地的層面來看,他預先定準了各國的興旺和滅亡(參見使徒行傳17:26)。從個人的層面看,正如《詩篇》31篇15節所說的:“我終身的事在你(神)手中”。
如果我們好奇地想知道未來恩典的時機,我們一定要想到“施恩的寶座”。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礙神的計劃,他要在對我們最好的時機賜下恩典。未來的恩典總是在最好的時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