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 忠於所托的那一份嗎?
陳偉迦

路加福音十九章11-27

11眾人正聽見這些話的時候,耶穌因為將近耶路撒冷,又因他們以為神的國快要顯現,就接著講了一個比喻,12說:「有一個貴族往遠方去,為要取得王位,然後回來。13他叫了自己的十個仆人來,交給他們十錠銀子,說:『你們去做生意,直到我回來。』14他本國的百姓卻恨他,打發使者隨後去,說:『我們不願意這個人作我們的王。』15他得了王位回來,就吩咐叫那領了銀子的仆人來,要知道他們做生意賺了多少。16頭一個上來,說:『主啊,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十錠。』17主人對他說:『好,我善良的仆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忠心,你有權柄管十座城。』18第二個來,說:『主啊,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五錠。』19主人也對這個說:『你管五座城。』20又有一個來說:『主啊!看哪,你的一錠銀子在這裏,我把它包在手巾裏存著。21我向來怕你,因為你是嚴厲的人:沒有放的,也要去拿;沒有種的,也要去收。』22主人對他說:『你這惡仆,我要憑你的話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嚴厲的人,沒有放的也去拿,沒有種的也去收,23為甚麼不把我的銀子存在銀行,等我來的時候,連本帶利都取回來呢?』24於是他對那些站在旁邊的人說:『把他這一錠奪過來,給那有十錠的。』25他們對他說:『主啊,他已經有十錠了。』26主人說:『我告訴你們,凡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27至於我那些仇敵,不要我作他們王的,把他們拉來,在我面前殺了!』」

來到旅程敘事(travel narrative)的最後一段,路加用了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比喻(十錠銀子)作結束。我們有時候會把這十錠銀子的比喻與馬太福音二十五章14-30節中五千、二千、一千的比喻聯想起來,想當然的以為這個「十錠銀子」的比喻也是談論「恩賜」的主題。但當我們仔細去思考這個比喻是整個段落的總結時,或許我們會發現路加的心意放在哪裏。

若果整個旅程敘事(travel narrative)是一個預備門徒及其他跟隨者進入耶路撒冷中將要發生的事(彌賽亞耶穌的定死、復活、升天)的歷程,那我們就會發現整個旅程敘事就是讓猶太人的領袖、及至其門徒逐漸明了在末世的時代、彌賽亞來臨的時刻,猶太人是要用悔改、生命的轉向去回應上主的呼召,不是只是一味地以為彌賽亞的來臨必然拯救猶太人。

讓我們稍稍回想:在浪子的比喻中,大兒子執迷不悟;在大筵席比喻中,那些以為應會出席末世筵席的,郤全都失落及錯過彌賽亞筵席;以及在昨天的經文,撒該稅吏長悔改、蒙拯救的故事。它們正正表明了這一點──原來在彌賽亞來臨的時刻,正要拯救那些預備好心靈、並願意悔改歸回的真心。故此,今天這個比喻,也是以此為主題、核心,清楚地表明這個重點,再次喚醒猶太人認識誰是真正的彌賽亞。

在今天的比喻中,提到有關財產運用的課題,是透過主人將銀子托付予仆人的方式去描繪的。這個論述是要回應為何有錢財的人不能進天國,乃是因為他們沒有視自己的錢財為受托於主的真理。要知道世界的萬有都是藉著主所做的,因此人所擁有的,都是受托於主的。故此這比喻的開首要去說明這句「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聽見的人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路加福音十八章24至26節)然而,撒該的回轉豈不正是有錢財的人的出路和得救的指望嗎?

在這比喻中,那賺十錠和五錠的,就是將神所托付的事情,良善忠心的去作,並將所賺的呈獻予主前,直到主的吩咐和應允,才收下所托付的十錠和五錠,並可以管理所托付的城池(這是天父世界的托付),這豈非是創世記中神對人創造的唯一心意。

但是,那些沒有這個托付管理觀念的人,他除了不懂好好運用那一錠外,更重的罪是,他連同那些不願意那貴族(彌賽亞)作王(參路加福音十九章1426至27節)的本國人,一起反對彌賽亞作王,這等本國人即成為仇敵,被殺於王前。

由此可見,本該是仇敵的撒該,卻蒙拯救;本該是神的子民、自家人,卻可能成為仇敵,並遭滅亡。這個警誡和提醒是整個旅程記述的重點,並以此為總結。

思想:

若神的仆人慢慢脫離了托管的觀念,以自己所建立的,為自身的虛榮時,他就慢慢將那一錠銀子放在手中並藏著,並與那些不願主作王的人為伍,後果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