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巴拿巴)又往大数去找扫罗,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 - 徒 11:25-26
神将外邦人纳入祂的家,这一拓展并没有停在彼得遇见哥尼流的事件。由于迫害而分散的信徒们使得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听到耶稣,在安提阿,一些信徒开始将福音分享给希腊人和其他外邦人。
耶路撒冷的教会想要装备这些安提阿的新信徒。他们为此挑选的人是巴拿巴,他名字的意思是“安慰之子”(徒 4:36)。于是巴拿巴开始在安提阿服事,许多人都顺服了主。
神也激励巴拿巴去寻找扫罗,把他带到安提阿的事工中。早早些时候,巴拿巴还曾将保罗引荐给使徒们(徒 9:27),现在,他又一次成了一座桥梁。第二年,扫罗和巴拿巴“教训了许多人”。那里的信徒与耶稣如此契合,以至于一个术语“基督徒”——意思就是“小基督”成了他们荣誉的徽章。
最后一段经文显示出,桥梁是双向工作的。当有大饥荒来临,犹太地区打击惨重时,安提阿的教会又差派巴拿巴和扫罗把捐项带给犹太的弟兄。搭桥就是神想要我们一起同工的方式。
祷告
万国万民的神,愿我们被挑战去成为桥梁,愿意服事所有我们遇见的人。愿你开启我们的双眼,愿我们的心与你一同跳动。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