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 神聖的曠野路
高銘謙

經文:以賽亞書三十五1-4

1曠野和幹旱之地必然歡喜,沙漠也必快樂;又如玫瑰綻放,2朵朵繁茂,其樂融融,而且歡呼。黎巴嫩的榮耀,並迦密與沙侖的華美,必賜給它。人要看見耶和華的榮耀,看見我們 神的榮美。3你們要使軟弱的手強壯,使無力的膝蓋穩固;4對心裏焦急的人說:「要剛強,不要懼怕。看哪,你們的 神要來施報,要施行極大的報應,他必來拯救你們。」

以賽亞書三十四及三十五章的成書背景有可能是在被擄回歸前,以賽亞先知的門徒在以賽亞過身後的一百多年,以他的神學思想編寫了第二以賽亞(賽四十至五十五章),並把第二以賽亞加在第一以賽亞(賽一至三十九章)的書卷之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同時再編寫了以賽亞書三十四至三十五章。因此,我們能在三十四及三十五章中找到第二以賽亞的神學思想,並且與「曠野當中開道路」(賽四十3-5)的主題吻合,這曠野就是由巴比倫回歸耶路撒冷時所經過的曠野。

曠野對以色列民來說是一種不可磨滅的集體回憶。昔日百姓出埃及後便行走在曠野四十年。曠野象征艱難與困苦,也同時是經驗神的供應(嗎哪)與神跡(盤石出水)的地方;讓百姓明白在人生最困苦的時日裏,正正就是經驗神的同在與恩典的時刻。祂所賜的雲柱與火柱便是最好的證據。現在,被擄的以色列民被第二以賽亞鼓勵要回歸耶路撒冷,情況就好像是「再出埃及」一般。巴比倫與埃及本身都是欺壓之地,兩者的目的地都是耶路撒冷與迦南地,兩者都要經過大曠野。到底第二以賽亞如何鼓勵百姓走上曠野?

經文提到(1-2節),當以色列民走上曠野,自然界的元素都會為此歡喜,人便因此而看見耶和華的榮耀(2節)。耶和華的榮耀象征耶和華的同在,與昔日的雲柱與火柱的同在相似。除非以色列民願意踏上回歸之路,離開那看似舒適的巴比倫,進入那困苦的曠野,否則他們還是未能看見神的榮耀。神的榮耀是預備給那些願意憑信踏上的人看見的。因此,先知鼓勵百姓要使軟弱的手強壯,也要使無力的膝蓋穩固(3節),百姓的身體機能已在舒適的巴比倫中停用了很久,他們也有可能擔心前路而不敢起行,但經文(4節)卻鼓勵他們不要懼怕,要剛強,才能看見神的拯救。

思想:

你願意憑信心離開安舒區,進入耶和華為你預備的曠野嗎?除非我們都願意踏入那看似不能掌舵的未來,否則我們還是原地踏步,不能經驗真實的神,也不能看見神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