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 遣辭用字的智慧
何啟明

經文:以斯帖記七章1-6節

1王帶著哈曼來赴以斯帖王後的宴席。2第二天在宴席喝酒的時候,王又對以斯帖說:「以斯帖王後啊,你要甚麼,必賜給你;無論你求甚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給你。」3以斯帖王後回答說:「王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王若以為好,我所要的,是王把我的性命賜給我;我所求的,是求我的本族。4因為我和我的本族被出賣了,要被剪除,殺戮,滅絕。我們若被賣為奴為婢,我就閉口不言;但我們的痛苦比起王的損失,算不得甚麼。」5亞哈隨魯王問以斯帖王後說:「擅敢起意如此行的是誰?這人在哪裏呢?」6以斯帖說:「仇人敵人就是這惡人哈曼!」哈曼在王和王後面前非常驚惶。

作者用了簡單的一句「王帶著哈曼來赴以斯帖皇後的宴席」(1節)來開始以斯帖為兩位男士預備擺設的第二次宴席。亞哈魯王和哈曼兩個都帶著不同的心情赴宴;兩人都不知道將會發生甚麼事情。哈曼經過上次蒙羞的經歷後,顯然是帶著非常矛盾的心情來赴以斯帖的宴席。哈曼已經失去控制局面的能力,成了被動地受催促赴宴的人。

讀者也許依稀記得,第一章提到瓦實提被太監催促前往赴宴席後,所得的是反面的結果(一10-11),現今哈曼也是在太監催促下前往赴以斯帖的宴席(六14b)。作者似乎也在暗示哈曼悲慘的結局臨近門前。哈曼確實在這一幕扮演著被動的角色,而且整晚說的話也出奇的稀少。以斯帖反而扮演著主動的角色,而且她說的話救了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她對王說的話,遣詞用字都非常謹慎,用得非常恰當,就如箴言說:「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像金蘋果鑲在銀的器物上。」(二十五11)《新譯本》

以斯帖對王的一番說話簡潔清晰,遣詞用字的技巧高超,有三方面值得留意。首先,以斯帖揀選適當的時候發言。王曾經兩次提到要將國的一半給她(五3b、6b),現在王第三次向她說這話(七2),表示王是悅納她才說出這些恩言。因此,這是最適當的時機向王請求的時候。

其次,她要指出哈曼的陰謀,但又要避免將亞哈隨魯王牽連在內。計謀是哈曼的,但無論王是否完全知情,他畢竟也有份參與和批準,讓哈曼用王的戒指在死亡的頒令上蓋印。以斯帖特意用被動語態向王說:「我和我的本族被賣了」(4a節)她這樣是避免用主詞提及始作俑;她沒有提到哈曼的名字,也沒有提及王有份參與,為了一萬他連得銀子出賣了猶太人(三911)。她等待亞哈隨魯王義憤填膺的時候,才直接指出那罪魁禍首就是哈曼。這與先知拿單進諫戴維的做法雷同相似(撒下十二5-7)。

最後,以斯帖動之以情,讓王知道她和族人被賣為奴為婢,雖然痛苦,但還不值得來攪擾王;但她繼而訴之以理地指出民族滅亡對王所造成的損失,是敵人無法補償的。她說:「但我們的痛苦比起王的損失,算不得甚麼」(4b節)。這句話的原文有不同的翻譯,多數學者都認為是指被滅民族在納稅方面曾帶給王許多利益,比哈曼答應給王的金錢更多,所以若那民族被消滅,哈曼的賄款也不能補償王的損失。

以斯帖在整段談話裏,雖然指出自己和自己的民族會有被滅的危機,但一直仍未透露這民族就是猶太人。那時,王顯然對以斯帖的籍貫毫不知情(八16),因為太監哈他革可能仍未將此事稟告王。然而,以斯帖的身分最終也會被揭露,不過現在仍未是適當的時機。以斯帖能巧妙地回避了王在滅族的事上扮演的角色,同時又能揭穿哈曼的陰謀,這全都因她說話謹慎,用詞恰當。

思想:

「說話的『藝』術」和「說話的『偽』術」這兩句話實在有天淵之別。求主幫助我們學懂說話的藝術,用愛心說誠實話,但同時又說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