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 合 一
甘力克

合 一

幾年前,我碰到了一位非信徒朋友,他對我說:

“我真搞不懂,你們這些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到底有什麼區別。對我來說,你們是一樣的。你們都去教會;都念主禱文;都領聖餐。你們爭論的東西(反正我也不知道是什麼)跟我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但正因爲你們總是吵個不停,所以我纔對基督教失去了興趣。”

朋友的話讓我感到震驚,我意識到分裂給教會以及基督徒造成了多麼大的負面影響。難怪耶穌要爲教會的“完全合一”禱告(約翰福音17:23)。使徒保羅也切切希望我們能夠在主裏真正合一(哥林多前書1:10)。

合一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我們相信,神是聖父、聖子和聖靈三個位格的合一。可以說,“合一”就是神的本質;而分裂則是亞當、夏娃墮落所招致的咒祖。

耶穌的死帶來了和解與合一。感謝神,在當今世界,基督教之間的宗派之爭正在減弱,普世教會的合一有所加強。

人與人合一

箴言19:3-12

在《箴言》眾多的智慧話語中,有一條對我們處理人際關係尤爲重要:“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11節)。

對我來說,這節經文是極大的挑戰。因爲我們很容易被冒犯,在心中埋下積怨,隨後尋求報復。如果任憑自己心胸狹隘,那就算最小的冒犯也會引發關係破裂。最終斷送友誼。

然而,一笑泯恩仇的度量卻能帶來巨大榮耀。這意味着拒絕讓他人的過失對自己造成傷害;拒絕心存積怨;拒絕以牙還牙。做到這一點雖然不容易,但對維持合一的人際關係至關重要。

主啊,當我因別人的過失而輕易動怒時,請原諒我。感謝你,通過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你赦免了我一切的過犯。請幫助我藉着十字架的力量去饒恕別人的過犯。

因耶穌合一

哥林多前書1:1-17

哥林多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大都市,這裏聚集了來自不同民族、文化和地區的人。在很多方面,哥林多都與倫敦相似,她不但是經濟中心,也是藝術、體育、文學和建築中心。博物館和劇院遍佈城市。

在當時,哥林多城聲名遠播,因爲這裏聚集着很多富有、好飲酒,且性生活混亂的人。

公元50年,保羅在哥林多城建立了一間教會。他當時就住在百基拉和亞居拉家。保羅在哥林多找了一份工作,之後開始傳福音。當時,信徒們在一戶人家聚會。保羅在這裏牧會達18個月,直到公元52年的春天,當他把教會交給亞波羅後才離開。

之後不久,有人告訴保羅在他離開之後,教會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分裂。在哥林多教會建立的三、四年之後(公元53-54年),爲了迴應教會內部的各種問題,保羅寫下了《哥林多書》。

紛爭和分裂在教會歷史初期就已經開始。在哥林多教會,引起分裂的原因不是教義,而是觀念。哥林多信徒不是團結在耶穌裏,而是根據他們各自所推崇的領袖 —— 保羅、亞波羅和彼得來分邦結派(哥林多前書1:11-13)。

在保羅正式針對愛與合一這個問題進行論述之前,他就已經在書信開頭的簡介和問候中埋下了“合一”這條主線。顯然,“合一”深植在保羅的心中。基督徒合一的基礎就是耶穌:

1.與耶穌建立聯繫

保羅將他的讀者稱爲“在基督耶穌裏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2節)。

所有基督徒都是“在基督耶穌裏成聖,蒙召作聖徒的”。既然基督不是分開的(13節),那基督徒就不應分裂。我們所服侍的是同一位主。

神呼召你進入耶穌基督的團契koinonia(9節)。今天就花些時間享受基督的友誼。這是一種最親近、最深切的關係。通常,人們只有在表達婚姻關係時纔會用到“一同得份”(koinonia)這個詞。我們都深愛着耶穌,與他擁有最親密的關係。

2.耶穌的恩典

保羅寫道:“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我常爲你們感謝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穌裏所賜給你們的恩惠”(3-4節)。成爲基督徒意味着體驗神在耶穌基督裏賜給我們的恩典。恩典就是不配得的愛。這愛在耶穌基督爲罪人而死這件事上被完全、徹底顯明出來。基督爲這世上的每一個基督徒而死,不論他們住在哪裏,屬於什麼教會、什麼宗派。耶穌的恩典是我們合一的根基。

3.耶穌的靈

保羅對哥林多的信徒說:“以致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7節第一段)。耶穌基督的靈住在每一個基督徒裏面。稍後,保羅會繼續論述這一主題,闡明每個基督徒都有屬靈恩賜,因爲我們都有聖靈內住。就如聖靈住在你的裏面,聖靈也住在任何一個基督徒裏面。

4.在耶穌裏的盼望

保羅繼續說道,“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他也必堅固你們到底,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7節第二段-8節)。我們都在等待耶穌的再來。總有一天,我們將見到主面,與耶穌完全合一。全世界的基督徒都持有這同一盼望,因此我們能夠合一。

保羅是如此渴望合一。他寫道:“弟兄們,我借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10節)。

保羅不希望合一隻是表面上的,他要求我們能“一心一意,彼此相合”。雖然在有生之年我們無法看到教會達到完美合一,但我們卻不應該滿足現狀,而要切切禱告,謙卑自己, 盡一切努力把合一帶到教會中。耶穌也曾爲教會的合一禱告(約翰福音17:20 -21)。

主啊,我爲我們教會的合一禱告;也爲普世教會的合一禱告。感謝你,最偉大的合一終能實現,我們現在就能看到這美好的前景。願我們能夠帶來完美的合一,讓世人因此相信你的名。

在王的權柄下合一

歷代志上16:37-18:17

合一永遠是神對他子民的期望。新約對合一的教導很多,但舊約中也不乏有關合一的信息。

但令人悲哀的是,舊約中的以色列歷史就是一部分裂戰亂史。以色列僅僅經歷了短暫的合一,即我們今天在《歷代志》中讀到的: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18:14)。

在這段時期,以色列國盡享神的祝福。先知拿單對大衛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爲神與你同在”(17:2)。“大衛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18:6節第二段)。“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14節)。

這穩固的合一一直延續到所羅門時代。在《歷代志》作者眼中,所羅門時代堪稱完美。但作者是在幾百年之後回首這段“輝煌”時代,所以他也能清楚看到所羅門的問題;他指出,所羅門向誘惑屈服,積蓄大量財富、戰馬和妃嬪。這便是以色列黃金年代即將結束的先兆(參看申命記17章)。

在以色列經歷了數百年分裂之後,《歷代志》的作者表達了他深切的盼望,即神能興起一位比大衛和所羅門還要偉大的王,讓以色列民族能夠享受永恆合一。沒有任何一位人間的王能擔此重任,唯有那從天而來的王才能實現這個盼望。

主耶穌啊,你就是這位受膏之王,你不僅僅成就了以色列民族數百年來的盼望,你也擁有至高權柄,能讓全人類在你的主權下合一。感謝你,我們終將看到這一天的到來。

佩泊的補充

哥林多前書1:8

“他也必堅固你們到底,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

有時,一想到最後的審判我就感到害怕。然而,耶穌必要“堅固我們到底”—— 這真讓人得安慰。

今日金句:

他也必堅固你們到底,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哥林多前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