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不是客旅
梁家麟

經文﹕弗二11-22

11所以,你们要记得:从前你们按肉体是外邦人,是「没受割礼的」;这名字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受割礼的人」所取的。 12要记得那时候,你们与基督无关,与以色列选民团体隔绝,在所应许的约上是局外人,而且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 13从前你们是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以亲近了。 14因为他自己是我们的和平,使双方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绝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终止了冤仇,15废掉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使两方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促成了和平; 16既在十字架上消灭了冤仇,就藉这十字架使双方归为一体,与神和好,17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传和平给那些近处的人,18因为我们双方借着他, 在同一位圣灵里得以进到父面前。 19这样,你们不再是外人或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20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而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21靠着他整座房子连接得紧凑, 渐渐成为在主里的圣殿。 22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圣经以客旅和寄居者这两个意象来描述基督徒,主要在希伯来书十一13彼得前书二11 。 值得注意的是,两处经文首先强调的不是「客旅」的身分,而是「天国子民」的身分。

希伯来书指出,亚伯拉罕离开原来的家乡,是因为神应许给他一个新的、更美的家乡;他之所以要居住帐棚,是因为等待一座神给他 预备的 城。 无论如何,亚伯拉罕是因着羡慕将要得着的家乡,才毅然成为地上的客旅。

同样地,彼得前书也指出基督徒获得一连串新的身分,包括加入圣洁的国度,成了神的子民。 彼得申明我们原来不是神的子民,这身分是后来添加的,并非生下来便有的血缘关系。 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彼得提醒我们,留在人间,我们已不再拥有公民的身分,却已成了客旅和寄居者。 因为天国不容许双重国籍,所以我们得放弃人间的国籍,由公民沦为客旅。

两处 经文都说明, 基督徒并非从一开始便是人间的客旅;恰好相反,如同耶稣基督所说:我们原来是属于世界的,世界也爱属于她的;只因如今我们被耶稣基督呼召出来,不再属于世界,世界才恨恶我们。 我们成了客旅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变节,放弃原国籍,移居别国。 我们既得着天国子民的新身分,便在地上成了客旅。

基督徒之所以成为客旅,是因为有家可归、有家待归。 客旅不是他们的第一身分,天国子民才是。 客旅只是天国子民的延伸身分。

本段圣经正好说明基督徒不是客旅,所以成了客旅的道理。

保罗对属于外邦人的以弗所信徒指出,他们原来是没受割礼的外邦人。 他们不是以色列民,不在神选民的行列,神的应许跟他们无关,因此也不能分享对将来的盼望,他们是没指望的。 这里还用上了「局外人」、「远离神的人」等称呼。

因着耶稣基督的拯救,废掉神和人之间的冤仇,原本远离神的人,如今得以和神建立关系 (二13);他们不再是客旅,却成为天国子民,也就是神家里的人。 「这样,你们不再是外人或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 神家里的人了,」(二19)

对神的国而言,我们是由客旅变成国民;对原属的世界而言,我们则是由国民变成客旅。 这两重身分转换是因果关连的,前者在时序上先于后者,也远较后者为重要。 我们应更看重自己(在神国)的非客旅身分,而非过分强调(在世界 )的客旅身分。

这个理解使我们对自己和世界都更正面一点。 我们不是被世界赶逐出来,被迫成为边缘人;更不是世界的失败者,被迫自我放逐、自我边缘化;却是自愿申请转换国籍,如今获得一个最高保障的天国国籍,因而主动放弃世界国籍。 日后当再唱「我是客旅,在世寄居者」的时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悲怆和自怜感受,增添多一分的欣喜和自豪。

基督徒的人生永远是正面和乐观的,面挂笑容,腰板挺直,充满阳光气息。

我不以「人间客旅」作为自我介绍,却只会说我是「天国子民、神家里的人」。

思想:

  1. 你对自己作为神家里的人有怎样的领会,这个概念能在你的生活里产生作用吗?
  2. 想到「人生是客旅」的时候,你会联想起甚么来? 短暂、过程、不重要、不执着、出世思想... ,抑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