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 神仍在掌权
黄天逸

经文:诗篇一百二十六篇1-2节

(上行之诗。)

当耶和华使锡安被掳的人归回的时候,我们好像做梦的人。

2那时,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那时,列国中就有人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

3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

4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这些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尼革夫的河水复流。(“尼革夫”是音译,意思是“旷野干旱的地方”,指“南方之地”。)

5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6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欢呼地带禾捆回来!

《诗篇》一百二十六篇开宗明义是一篇被掳归回的感恩诗。

从第1节的“我们好像做梦的人”到第2节“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之间,其实我们错失了一些极为重要的东西──一个诗人在情绪上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我们好像做梦的人”是什么意思?值得思想的是:对于被掳归回的事,诗人第一个反应原来并非“满口喜笑、满舌欢呼”,却是“好像做梦”一般的“目瞪口呆”。何以会这样呢?

翻开历史,在犹大一直以来所经历的许许多多危机中,没有一个比被掳到巴比伦更危险的了。事实上,这次事件使最正统的犹太人之信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从犹大子民的眼光来看,在他们被掳这事上,那位从前一直为他们行大事的耶和华神,显然是一败涂地的。坦白说,被掳的日子既非一两天的事,亦并非三五七年就可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七十年的日子,对于这个被掳的群体而言,也许一切都已经绝望,什么希望都忘记了。七十年的日子,仿佛就是要逼他们承认和接受──历史不会再重复,耶和华不会再为他们施行什么神迹奇事了!

由此看来,对于那一群被掳归回的犹太人而言,他们的“目瞪口呆”也是不无道理的。试想,一个已经失去了七十年的梦、忘记了七十年的希望,终于重燃起来;在绝望之中,神却竟然重燃他们的希望,以致充满他们的乃是“满口喜笑、满舌欢呼”。

思想

从“流泪撒种”到“欢呼收割”(5节)又岂会只是三几天的事情?事实上,朝圣的旅途也是如此地真实,因为,在过程中我们还要经历许许多多的苦楚、挣扎、伤痛,甚至是软弱跌倒,然而,每一处却都是我们经历神的地方。当诗人高呼:“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的时候,也许同时是要宣告:哪怕在最艰苦的路程中,神也仍然在掌权。

我们对神都有这样的一份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