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 真實的信仰
黃天逸

經文:詩篇一百二十四篇1-7節

1 (大衛上行之詩。) 說吧,以色列:“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

2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當人起來攻擊我們,

3那時,人向我們發怒,就把我們活活吞了;

4那時,波濤必漫過我們,河水必淹沒我們;

5那時,狂傲的水 必淹沒我們。“

6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他沒有把我們交給他們,作牙齒的獵物。

7我們好像雀鳥,從捕鳥人的羅網裏逃脫, 羅網破裂,我們就逃脫了。

8我們得幫助,是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

這篇詩也許給予我們一種“很面善”的感覺,試想:“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1-2節)、“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8節)。“耶和華”、“幫助”──這些豈不是第一百二十一篇的主題?事實上,第一百二十一篇已經給予我們一個很完整的講解──耶和華如何幫助他們;但這裏再一次提及“耶和華是我們的幫助”,到底詩人有何目的?而且,更奇怪的是,詩人似乎沒有再解釋神如何幫助;相反地,第4-7節卻讓我們看到他如何真真實實地經歷到危險,而更重要的是,第4節中的“那時”毫不掩飾地告訴我們:詩人這一切的經歷都是真實的。換句話說,神並沒有在危險來臨時,用一個“保護罩”將詩人“罩起來”,使他免除危險,神更沒有神跡地將危險挪開,叫他不用面對。既然如此,我們應如何理解這一篇詩?

雖然短短的8節經文,但從第2節至第7節,詩人卻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講到自己所遇到的危險和困難,有以下幾方面的圖畫:

第一幅(3節):詩人將敵人描述成為“猛獸”;敵人就好似那些饑不擇食、如狼似虎的猛獸般,要將以色列整個民族完全的吞噬。

第二幅(4-5節):這裏所描述的是一幅天災橫禍的圖畫,是一個洪水幾乎將整個猶太民族淹沒的景況。

第三幅(6節):這是一幅獵人狩獵的圖像。

第四幅(7節):像“羅網”;設羅網與捕獵的目的雖然都是為了狩獵,但兩者之間的手法明顯是不同的:捕獵是明刀明槍地追捕那些慌張逃跑的獵物,所以捕獵亦可以是一種娛樂;但是羅網呢?為的是要獵物無可防備。

透過這幾方面,詩人要我們明白兩個重點:

  1. 首先,詩人要告訴我們,他所遇到的那些敵人,兇殘如同猛獸一樣,而這些敵人的戰鬥力更好像洪水一樣覆蓋全地;
  2. 其次,以色列人就好像獵物一樣,在獵人的手下受盡了折磨忍受著百般的羞辱。

這兩方面,正好就是詩人所描述到“那時”的光景,是一些既真實而又相當痛楚的經歷。

思想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明白到詩人在這裏所講的既不是平安順遂,也不是神如何保守他遠離和免除一切難處的見證。相反地,《詩篇》一百二十四篇是一首非常誠實的詩歌,提醒今日作為朝聖者的我們──要真實而又赤裸裸的面對生命。這篇詩既非一篇被篩選出來的見證,亦並非推廣那種凡事順利的信仰,用以證明有神的生活會如何比沒有的更好。

在困難面前,我們仍然有勇氣繼續向前嗎?